多次蓄意抢劫杀人能判死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情节恶劣程度和社会影响大小,抢劫杀人有可能会判死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根据以上规定,无论是以抢劫罪定罪,还是以抢劫罪和故意伤人罪数罪并罚,都有可能判处死刑,而且可能性比较大,但并不是说就一定判处死刑,这还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相关延伸】 问:怎么才算构成抢劫罪? 答:具备以下几个要件才算构成抢劫罪: 1、本罪的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的人。 2、在主观方面本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故意的内容必须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也称作双重客体,即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往往造成人身伤亡,但是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抢劫财物,只是它使用的手段也侵犯了人身权利,所以把它归入侵犯财产罪中。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是否抢劫到财物是确定既途或者未遂犯罪形态的根据,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犯罪分子蓄意杀人致受害人死亡的应该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抢劫故意杀人的,可能会判死刑。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抢劫杀多人会判死刑吗
抢劫杀多人,会有被判死刑的可能。杀害多人,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 (五)项加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20.03.16 143 -
抢劫杀人可能不判死刑吗
抢劫杀人可能不判死刑。抢劫杀人可能会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
2022.08.11 186 -
抢劫杀人会判死刑吗
抢劫杀人,是故意犯罪,不是意外事件,应当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2020.02.08 162
-
蓄意抢劫杀人能被判死刑吗
根据情节恶劣程度和社会影响大小,抢劫杀人有可能会判死刑。 根据相关
2022-07-04 15,340 -
蓄意抢劫杀人可否能被判死刑
1、蓄意抢劫杀人的,能被判死刑。因抢劫致人死亡的,构成抢劫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后杀人的,按照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三
2022-07-24 15,340 -
蓄意抢劫杀人以后会不会被判死刑?
根据情节恶劣程度和社会影响大小,抢劫杀人有可能会判死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
2023-06-03 15,340 -
蓄意杀人自首能判死刑吗
蓄意谋杀,涉嫌故意杀人罪,是有可能判处死刑的。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3-07-17 15,340
-
02:20
抢劫杀人会判死刑吗
抢劫杀人有可能会判死刑。抢劫杀人是否会判死刑,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情节恶劣程度和社会影响大小来确定: 1、抢劫杀人属于情节恶劣,符合法律规定的八种情形之一的,可能会判处死刑; (1)入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
1,214 2023.01.19 -
01:38
蓄意杀人判多少年
蓄意杀人涉嫌故意杀人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故意杀人的,情节严重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司法实践,情节较轻的行为有:(1)防卫过当的故
2,092 2022.04.15 -
01:20
蓄意杀人罪判多少年
蓄意杀人如果犯罪情节不严重或者较轻微,一般会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犯罪情节严重,会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如果你有相关行为,建议尽早到公安机关自首,争取从宽处理。要综合全案事实证据分析,看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或
1,27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