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方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照下列规定行使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受理或逾期未处理的,以及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工会等投诉,或者向司法机关控告和申诉;(三)职工认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四)职工对用人单位侵犯其权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应当给予经济补偿而拒不赔偿或者补偿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的区别在于:1、控告人和申诉人往往是受害者,而检举人一般与事件无直接联系;2、控告和申诉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要求依法处理,而检举一般是出于正义感和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申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公民在其权利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检举权是指公民对于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控告权是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的区别如下:控告人和申诉人往往是受害者,而检举人一般与事件无直接联系;控告和申诉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要求依法处理,而检举一般是出于正义感和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
控告权和检举权的区别
检举与控告的区别: 1、行为的主体不同,检举人一般是与违纪案件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既不是同案人,也不是被害人;而控告人则是直接或间接的受害人,或是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及亲属等; 2、行为的目的不同,检举一般是出于义愤或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控告一
2020.08.26 314 -
检举权和控告权的区别
1、行为的主体不同,检举人一般是与违纪案件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既不是同案人,也不是被害人;而控告人则是直接或间接的受害人,或是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及亲属等; 2、行为的目的不同,检举一般是出于义愤或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控告一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
2020.12.28 468
-
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方式,由法院受理职工申诉控告和检举案件
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照下列规定行使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受理或逾期未处理的,以及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职工认为其权
2022-04-05 15,340 -
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怎么维权
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照下列规定行使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受理或逾期未处理的,以及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职工认为其权
2022-03-07 15,340 -
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的区别
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的区别在于:1、控告人和申诉人往往是受害者,而检举人一般与事件无直接联系;2、控告和申诉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要求依法处理,而检举一般是出于正义感和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申诉权是一项基
2021-12-18 15,340 -
当事人认为职工权益受到侵犯时怎么维权?
职工认为其权益受到侵犯的,可以依照下列规定行使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一)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受理或逾期未处理的,以及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
2022-04-05 15,340
-
00:58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如何处理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处理办法如下: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
1,648 2022.09.06 -
01:34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方式有哪些
在债权债务纠纷中,常常出现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而转移财产的行为。这时候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突破了合同法相对性的原则,赋予债权人撤销债务人的非法行为的权利。债权人撤销权主要是指,当债务人恶意转
1,306 2022.04.17 -
01:16
专利侵权行为有哪些
专利侵权行为指的是行为人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或假冒他人专利的侵权行为。专利侵权行为有:1、行为人故意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2、行为人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行为人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
1,58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