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涉及转账,是否构成诈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具体情形需依据实际状况进行细致剖析,若为合法之转账行为,在此情况下并不认定其存在违法行为;反之,如系对方利用您的账户涉及实施犯罪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活动,则有可能触犯相关法律规定,进而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风险。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将面临罚金的处罚;若情节较为严重者,则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也会面临罚金的处罚。
诈骗金额不论多少,都是违法的。诈骗金额一般三千元可以立案,达不到立案标准的,会进行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诈骗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诈骗罪的数额标准: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的; 2、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二、诈骗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涉嫌诈骗罪是否构成重罪
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根据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
2024.06.02 16 -
婚外情对方自愿转账算诈骗吗
自愿给钱并不是不构成诈骗的理由。诈骗在法律上的定义是“虚构或隐瞒事实,骗取钱财、非法占有”。所以,所有的诈骗罪在受害人给钱时都是主动给付的,只不过是被骗情况下的主动给付,以对方自愿给钱为由,并不能构成对诈骗罪的抗辩关键看对方为什么给你钱,是
2024.06.19 28 -
婚外情是否构成犯法
一般的婚外情,不违法也不构成犯罪。最多违背配偶互有忠诚的义务,但一般不会要承担法律责任,也更不会触犯刑法,构不成犯罪。当然婚外情是违背中国的道德规范的,应受到舆论的谴责。 婚内出轨怎么处理第三者 1、若第三者与出轨一方另行办理了结婚证或者以
2022.11.18 254
-
冒充他人转账是否构成诈骗
属于诈骗行为首先银行间的网上转账是具有一定的身份属性的其次李四拿着张三名字的农行卡取现的行为也带有一定的身份属性本案就行为所带的身份属性来说应当是属于诈骗因为李四以欺骗为手段致使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基于
2022-03-19 15,340 -
涉及骗取加盟费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如果有当事人故意向对方传播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重要事实,导致对方无法准确了解情况从而产生错误决策,也就是说诱导对方签署了相关的合同,这种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欺诈行为。如果涉及的金额较大,刑事法律规定要判处三
2024-11-24 15,340 -
微信转账给别人是否构成诈骗罪?
一般情形下,诈骗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就会构成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以上的属于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情形。
2023-11-06 15,340 -
涉及账户转账是否违法
在处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相关的争议时,“涉案账户”是指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的涉案账户列表中记录的账户。这些账户中的某些会被标记为“两卡名单”或“涉诈名单”。这些标记是由所在
2024-11-29 15,340
-
01:17
口头协议能否构成合同诈骗口头协议如果要构成合同诈骗,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
735 2022.07.02 -
01:09
如何构成诈骗罪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以下四点: 1、犯罪主体,诈骗罪是自然人犯罪,单位不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同时根据我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亦不构成犯罪主体,即其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2、主观方面,诈骗罪须由自然人有意行使诈骗行为
979 2022.10.08 -
01:07
一房二卖构成诈骗吗依据刑法关于诈骗罪的有关规定,一房二卖涉嫌构成诈骗罪的,针对于同一套房屋,业主在已经售卖给他人之后,通过非法手段占有购房款为目的,在通过虚构或捏造事实、或隐瞒真相的形式欺诈第三人,并将房屋售卖给第三人,导致第三人遭受财产损失的行为,属于诈骗
1,07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