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后,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 (2)与配偶登记结婚的,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记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其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同居而重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五十八条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认定重婚,关键要看是否构成另一夫妻关系。依据有关司法解释,重婚有两种情况:一是法律上重婚,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指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二是事实上重婚,即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认定重婚,关键要看是否构成另一夫妻关系。依据有关司法解释,重婚有两种情况:一是法律上重婚,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指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二是事实上重婚,即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
什么是重婚罪,重婚罪司法解释的内容有哪些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而构成的犯罪。对于构成重婚罪的犯罪分子,法院一般会判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可以自诉也可以公诉。
2021.03.21 195 -
重大误解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对合同内容重大误解的认定可以参考如下方面: 一、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而非合同相对方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 二、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也就是合同双
2021.04.10 441 -
重大误解的司法解释是什么?
对合同内容重大误解的认定可以参考如下方面: 一、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而非合同相对方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 二、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也就是合同双
2021.03.24 186
-
重婚罪有什么司法解释
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类型:(1)与配偶登记结婚后,与他人登记结婚再婚。也就是说,两个法律婚姻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领取结婚证书的,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
2021-10-22 15,340 -
什么叫重婚罪司法解释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
2022-03-15 15,340 -
重婚罪的司法解释
中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12月14日在《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
2021-12-09 15,340 -
重婚罪的司法解释包括什么
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后,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
2022-08-31 15,340
-
02:20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事项作出了规定,如果具有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1、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变
10,043 2022.04.17 -
01:07
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
非法经营罪一般指的是违反国家的规定,并出现以下非法经营行为之一的,扰乱市场秩序,导致情节严重的,一般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导致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其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
3,607 2022.04.12 -
01:41
逃税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我国《刑法》规定了逃税罪的量刑标准: 1、如果纳税人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从而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4,507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