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考试作弊泄密罪的侵犯范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一般作弊行为可能涉及的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此类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此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试题、答案的,依照此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行贿罪、受贿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犯行贿罪的,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此外,向监考老师等非国家公职人员行贿,也可能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取他人钱财,为他人谋取不法利益,同样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3、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根据《刑法》第四百一十八条的规定,犯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除了考试作弊外,有些考场违纪行为,如在考试过程中交头接耳、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等行为,虽然不构成犯罪,但同样会导致严重后果。根据《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的规定,在考试中有此类违纪行为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考试工作人员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提示或暗示考生答题,擅自将试题、答卷或者有关内容带出考场或者传递给他人等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当年及下一年度的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并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建议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国家教育考试作弊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构成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家教育考试作弊一般可能触犯下列罪名:行贿罪;受贿罪;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以及代替考试罪等。
-
组织考试作弊罪只适用国家考试吗
组织考试作弊罪只适用国家考试。组织考试作弊罪指的是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破坏考试秩序的行为。
2020.02.29 149 -
-
组织考试作弊罪是否只适用国家考试
组织考试作弊罪只适用国家考试。组织考试作弊罪指的是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以及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等破坏考试秩序的行为。
2020.07.25 122
-
国家教育考试作弊触犯哪些罪
1、一般作弊行为可能涉及的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
2023-01-10 15,340 -
组织考试作弊罪国家考试范围
组织考试作弊罪国家考试范围“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2-07-10 15,340 -
学生犯了国家教育考试作弊罪怎么判
国家教育考试作弊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构成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2-22 15,340 -
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如何处罚
11月1日开始,在国家教育考试中组织作弊、买卖作弊设备、买卖考题、提供试题答案、替考等作弊行为,不仅是考试违规行为,而且是犯罪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2-02-07 15,340
-
01:32
考试作弊也会被判刑吗考试作弊会不会被判刑视情况而定: 1、一般的考试中,如果考生个人作弊的,是不会被判刑的,但是会被取消考试成绩; 2、如果参加的是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涉嫌违法行为或组织考试作弊的,会被判刑。可能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
5,990 2022.08.01 -
01:11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几年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判刑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两种,分别是: 1、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分别
821 2022.11.21 -
01:02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可以知道,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行为,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予以立案: 第一,行为人泄露的国家秘密是绝密级; 第二,行为人泄露的国家秘密是机密级,并且共泄露三项以上; 第三,行为人
3,34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