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到期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到期如果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仍然不续签的,则不进行经济补偿。 如果单位降低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不续签的,则单位还要进行经济补偿。如果是公司不续签劳动合同的,要支付劳动者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到期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劳动合同期满,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合同到期不再续签的情形,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
-
合同到期未续签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单位在一年劳动合同到期后主动提出不续签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的。
2020.11.27 128 -
劳动合同到期给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的期限届满,用人单位主动提出不续签或者降低条件续签被拒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020.07.31 101 -
合同到期辞职的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合同到期辞职的,在通常情况下有一定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以不低于原待遇的条件要求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020.11.18 98
-
合同到期是否有经济补偿金呢
劳动合同到期如果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仍然不续签的,则不进行经济补偿。 如果单位降低原来劳动条件,员工不续签的,则单位还要进行经济补偿。如果是公司不续签劳动合同的,要支付劳动者补偿金。
2022-05-16 15,340 -
合同到期辞职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合同到期辞职的,在通常情况下有一定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以不低于原待遇的条件要求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022-07-04 15,340 -
合同到期是否有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合同到期后辞职一般有经济补偿,但用人单位以不低于原待遇的条件续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除外。用人单位按工作年限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每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
2021-12-26 15,340 -
合同到期终止劳动合同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
2022-07-01 15,340
-
01:05
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具体情况如下: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
5,899 2022.04.17 -
01:24
经济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区别有哪些
两者的支付条件不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一般包括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法执行裁员、双方共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合同到期是否重新签订的情况。而赔偿金是用人单位一方想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合约,也可以不履行
4,025 2022.04.17 -
01:29
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1、计算基数,按照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其中包含绩效奖金、年终奖、各类津贴和福利补贴等等货币性质的收入,在劳动法中规定有关社平工资三倍的限制,是否分段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计算年限,按照员工在本
17,62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