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约定违约金法律支持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关于违约金的约定是合法、有效的,在生活中,很多夫妻选择协议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在离婚协议中,双方就财产分割、债权债务和子女抚养的问题会约定较多的内容。为了保证双方如实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夫妻双方往往还会在离婚协议中约定违约责任条款,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约定违约金条款,通常违约金的数额还相当高。当任何一方履行存在瑕疵或者不履行时,另一方除了要求继续履行外,还同时主张高额的违约金。 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协议书一般是可以在协议内容中约定违约金的。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民商事合同,只要没有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且该条款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当为认定为有效,对双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离婚协议书不能约定违约金。违约金适用于合同,而离婚案件是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的纠纷,与法律规定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性质不完全相同,所以不能适用合同的相关规定,不能约定违约金。
-
离婚协议书能约定违约金吗?
离婚协议书能约定违约金。在离婚协议中,双方就共同财产分割、共同债务和子女抚养达成协议,为了保证双方能够如实履行协议的义务,往往选择约定的违约条约来制约对方,以保证离婚后协议的内容。离婚协议约定违约条约的,只要条约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自
2022.04.15 210 -
离婚协议书能约定违约金
离婚协议书可以约定违约金。 在离婚协议中,双方对共有财产分割、共同债务和子女的抚养做约定,为了保证双方能如实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往往选择约定违约条款来制约对方,以求得离婚后协议的内容得以保障。 对于离婚协议中约定违约条款的,只要条款内容符合
2021.04.10 151 -
离婚协议书能够约定违约金吗
离婚协议中可以约定违约金,法律对此并没有禁止。 双方当事人可以在离婚协议书中约定违约金条款,以保障个双方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书生效之后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这属于当事人自愿选择协商的结果。
2021.02.09 99
-
离婚协议书约定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离婚协议书可以约定违约金。在离婚协议中,双方对共有财产分割、共同债务和子女的抚养做约定,为了保证双方能如实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往往选择约定违约条款来制约对方,以求得离婚后协议的内容得以保障,这是有效的
2022-05-14 15,340 -
离婚协议书约定违约金有法律效应吗
有,离婚协议里约定违约金是有法律效力的。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
2022-05-14 15,340 -
离婚协议书约定违约金受法律保护吗
离婚协议书约定违约金有效,离婚违约金由双方当事人自己经过协商之后,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千零六十五条
2022-11-11 15,340 -
离婚协议书约定的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有,离婚协议里约定违约金是有法律效力的。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
2022-11-14 15,340
-
01:01
离婚协议违约怎么解决
在登记离婚之后,对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书所附的义务和内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其中可以强制执行的内容。能够强制执行的内容,就包括了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以及给付子女抚养费的问题。这主要是根据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双方登记
990 2022.04.17 -
01:13
二手房定金协议违约怎么办
看哪一方作为违约方:1、如果买房者违约,无权利要回违约金。买房者反悔,买房者资金不足或者买房者因为个人信用难以贷到现金,都属于买房者一方原因违约,除非合同有约定或者双方有口头约定这些事项输运免责事由不用承担违约责任;2、如果是卖房者违约,比
1,308 2022.04.17 -
01:00
保密协议违约责任怎么约定
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可以通过订立违约金条款的形式,来进行约定。具体来说,保密协议也属于合同的一种类型。保密协议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时候,当然可以通过制定违约条款的方式,来事先规定一方不履行保密义务的时候,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而根据我国民法
3,181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