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要求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分别是: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双方当事人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须双方所负的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条件 1、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3、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 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三)不安抗辩权行使条件 1、必须是在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具有关联性,形成对价关系; 2、对方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分别是: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双方当事人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须双方所负的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行使条件 1、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3、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 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三)不安抗辩权行使条件 1、必须是在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具有关联性,形成对价关系; 2、对方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
-
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有什么条件
行使双重合同抗辩权的条件是: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双方必须由同一双务合同共同承担债务; 2、双方债务必须先后履行;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者不符合约定。 (二)同时履行行使抗辩权的条件: 1、必须
2022.06.17 357 -
双务合同抗辩权的行使法律性质是什么?
双务合同抗辩权的行使法律性质是: 1、同时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于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下; 2、先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且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情况下; 3、后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
2021.01.26 107 -
双务合同抗辩权的行使法律性质是什么
双务合同抗辩权的行使法律性质是: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2021.04.15 78
-
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要求是什么
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分别是: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双方当事人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须双方所负的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
2023-06-27 15,340 -
双务合同履行抗辩权的要求是什么
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因合同约定或合同本
2022-12-17 15,340 -
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有什么?
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分别是: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双方当事人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须双方所负的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
2023-02-26 15,340 -
签订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是什么
双务合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 (一)须因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 (二)须双方所负的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 (三)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1-07-25 15,340
-
01:26
什么是同时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又可称为不履行抗辩权或履行合同的抗辩权,它一般指的是在商务合同的当事人应该同时履行义务的,如一方当事人在对方没有履行前,是有权利拒绝另一方当事人请求自己履行合同义务的权利。 在性质上,同时履行抗辩权属于延期的抗辩权或者同时的
6,493 2022.04.17 -
01:23
什么是后履行抗辩权
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在没有履行合同中所约定的义务时,对方当事人针对这未履行的行为有权利拒绝应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请求履行的一种权利。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后,有先后履行的顺序,首先必须要先履行
1,205 2022.04.15 -
00:58
不安抗辩权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吗
不安抗辩权可以要求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在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转移财产、抽逃出资逃避债务等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具有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中止履行后
1,52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