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抵押人的转让的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抵押物转让行为,对抵押权人不产生法律效力。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抵押权转让的法律规定如下:1、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2、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3、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4、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法律规定中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法律效力为:对债权人没有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能够证明抵押财产转让可能损害抵押权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
关于最高额抵押权转让的规定
最高额抵押权随债权转让,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在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最高额抵押权随部分债权的转让而转让。当事人的约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2021.02.23 322 -
国家关于土地转让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国有划拨土地是可以转让的,依照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得进行转让,但经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进行转让: 1、土地使用者是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领有国有土地使用权
2020.09.18 337 -
法律关于抵押担保的规定
法律关于抵押担保的规定有: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2021.02.12 179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法律效力
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抵押物转让行为,对抵押权人不产生法律效力。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2023-10-24 15,340 -
关于抵押权可否转让的法律规定
抵押的东西可以转让,法律规定,在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但是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抵押权人可以证明抵押人的该行为损害其权利的,可以请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其债务。
2023-10-27 15,340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法律效力,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抵押物转让行为,对抵押权人不产生法律效力。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2023-09-30 15,340 -
关于抵押人转让抵押物
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抵押物转让行为,对抵押权人不产生法律效力。 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2023-08-22 15,340
-
01:35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债权转让一般指的是涉及的合同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债权转让一般可以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 如果是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第三人可以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中的新的债权人,因此原合同中的债权
1,325 2022.04.17 -
01:04
换押的法律规定
换押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1、凡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变更刑事诉讼程序的,都应该办理换押手续;2、看守所办理换押手续或者收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应当在接收机关或者送押机关的《提讯证》或者《提解证》上加盖公章,并注明法定办案起止期限
2,786 2022.04.17 -
01:03
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之后,合同的相关问题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合同解除的程序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法律后果等。法律规
1,91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