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后不抚养小孩又不同意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双方都不同意抚养孩子。法院将根据夫妻双方的实际生活条件和收入,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 监护权是指父母对子女的人身权利,可以分为婚生和非婚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双方离婚后,可以不给对方抚养权,本人自己争取抚养权,但未争取到的,则必须支付抚养费,否则对方可以依法起诉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
《民法典》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不可能双方都不抚养子女。若是有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若是八周岁以上的子女,应当遵循子女的意见。
-
夫妻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1、如果双方协议离婚的,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支付抚养费,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2、如果双方诉讼离婚的,一方不执行法院判决应给付的抚养费,另一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21.01.09 114 -
离婚双方都不同意抚养小孩,怎么办
离婚双方都不同意抚养小孩,法院会根据夫妻双方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双方的收入,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抚养有婚生的抚养与非婚生的抚养之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与发生,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抚
2021.02.15 126 -
夫妻离婚不要抚养男孩怎么办
离婚女方不愿意抚养男孩,如果男方愿意抚养的,孩子归男方抚养,女方支付相应的抚养费。如果双方都不想要抚养孩子,由法院对孩子的抚养权作出判决。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
2021.04.18 96
-
夫妻离婚后不给小孩抚养费,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后一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 (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
2022-08-19 15,340 -
夫妻离婚不给小孩抚养费
针对离婚不给小孩抚养费这个问题:(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如果不给抚养费方存在减少给付情况,那他可以减少给付。减少给付情况,主要指给付一
2022-07-29 15,340 -
夫妻离婚后一方不抚养孩子孩子又养活吗
能够轮流抚养,但是必须两方认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置娃儿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一、两岁以下的娃儿,通常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
2022-07-14 15,340 -
妻子不同意离婚丈夫又不离怎么办
基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如果他人有理由相信夫或妻一方做出的处理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尽管妻子不同意,但丈夫的行为仍然对外有效。因而如果你方先行违约,
2022-02-02 15,340
-
00:55
夫妻离婚小孩抚养费怎么算
夫妻离婚小孩抚养费算法是:有固定收入,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其比例确定。据
1,709 2022.05.11 -
01:02
夫妻离婚小孩抚养费怎么计算
夫妻离婚小孩抚养费按照不直接抚养方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计算。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具体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448 2022.07.02 -
01:48
夫妻离婚小孩的抚养权怎么处理
夫妻离婚小孩的抚养权的处理如下: 1、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的归属; 2、无法协商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判决抚养权需要综合考量双方的工作和工资收入状况、文化水平、照顾陪伴孩子的时间、判归一方后孩子的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
469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