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如何量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没有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但是国家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三十五条 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没有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但是国家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我国《刑法》上尚未规定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这一罪名,现在主要还是采取行政手段予以处罚。当行为人实施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行为,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对其进行责令改正以及给予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再基于违法所得之款项处以罚款。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上具有严重性,应当吊销执业证书,触犯《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处罚
当行为人实施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行为,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对其进行责令改正以及给予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再基于违法所得之款项处以罚款。 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上具有严重性,应当吊销执业证书,触犯《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020.04.15 378 -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标准
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
2020.05.12 316 -
非法性别鉴定如何处罚
我国没有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但是国家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会被处以罚金,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与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相关的犯罪主要有非法行医罪和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
2020.04.09 284
-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怎么鉴定胎儿性别
目前,我国刑法没有规定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但与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相关的犯罪主要包括非法行医罪和非法节育手术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实施的非法行为。犯有严重非法行医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
2021-11-27 15,340 -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
答:涉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罪。表现形式:以营利为目的,为十人以上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导致三人以上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后果的;非法所得数额较大的;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而受到
2022-01-29 15,340 -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
以下内容供参考: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
2022-03-09 15,340 -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犯罪怎么处罚?
我国《刑法》上尚未规定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这一罪名,现在主要还是采取行政手段予以处罚。当行为人实施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行为,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对其进行责令改正以及给予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再基于违法所得之款
2022-05-17 15,340
-
01:12
非法行医罪应如何量刑根据《刑法》关于非法行医罪的规定,没有获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从事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人民法院会处以三年以下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非法行为严重损坏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则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处罚;导致就诊
558 2022.04.17 -
00:51
非法营运罪如何量刑标准非法营运指的是,在没有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一般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行为人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进行罚款。如果非法营运情节严重,扰乱了道路运输经营市场秩
1,818 2022.04.17 -
01:29
犯非法经营罪该如何量刑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是指违法买卖专营专卖物品、违法买卖经营许可证或批准文件、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和非法结算业务以及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对于非法经营罪,应当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五年以下或者五年
81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