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定继承公证的受理范围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涉外法定继承公证的受理范围。当事人向其所在地、相关财产所在地以及行为地公证机构申请办理遗产或遗嘱公证,公证机构应当受理。若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符合法定要求,则公证机构可以作出不予办理公证的决定。 《公证法》第十一条当事人向其所在地、相关财产所在地以及行为地公证机构申请办理遗产或遗嘱公证,公证机构应当受理。 《公证法》第二条若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符合法定要求,则公证机构可以作出不予办理公证的决定。也就是说,公证机构应当受理符合法定要求的遗嘱公证申请,并通过审查确认其真实、合法的情况下办理遗嘱公证;但在个别情形下,依据有关规定不宜出具继承权公证书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予办理继承权公证,改而出具亲属关系证明书、结婚证明书或有关当事人的出生证明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定继承的继承范围如下:公民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树木、牲畜和家禽;公民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拥有所有;公民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法定继承的范围如下: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继承权公证的范围是什么
继承权公证的界定范围:公民个人所有的房屋、建筑等不动产;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生前种植的林木、喂养的牲畜、家禽、公民的合法收入、公民收藏的文物以及图书资料等。
2021.04.28 116 -
继承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
《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第一顺位为配偶、子女以及父母,第二顺位为兄弟姐妹、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2021.03.10 146 -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解读是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2021.03.30 135
-
涉外房产公证处的受理范围是什么?
房产公证由房产所在地或房产合同当事人一方所在地或房产合同签订地的公证地受理。由于房产公证事项不同,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明材料也不尽相同,但一般应包括如下各项:(1)当事人各方的身份证明(自然人提交本人的户
2022-04-15 15,340 -
涉外继承公证是什么涉外继承公证书的特点是什么涉外继承有哪些特点
涉外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关办理的继承人中有外国人、居住在国外的华侨,或被继承人生前居住在国外,或所继承遗产的一部或全部在国外的继承公证事务。涉外继承公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继承关系中具有涉外因素,所涉及的
2022-02-14 15,340 -
什么是涉外继承公证
涉外继承公证是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申请人在具有涉外因素的继承中具有继承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外国人
2022-03-14 15,340 -
涉外继承公证是什么
涉外继承公证是公证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申请人在具有涉外因素的继承中具有继承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外国人
2022-03-09 15,340
-
00:56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的第一顺序人有: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这里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这里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这里所说的“兄弟姐妹”
1,717 2022.04.17 -
01:06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怎样的根据《继承法》有关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的相关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含: 1、配偶。 2、子女。包含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3、父母。包含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包括生父母的兄弟姐妹、
1,067 2022.04.17 -
01:15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有哪些根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法定继承的范围及顺序如下: 第一,配偶、父母、子女,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其中,父母指的是亲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既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也包括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第二,
2,31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