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买卖的惩罚性赔偿在法律里面的解释是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司法解释。商品房买卖合同,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会销售并转移房屋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但是在起诉前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可以认定有效。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惩罚性损害赔偿最典型的体现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中,但在房地产交易领域,鉴于开发商相对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开发商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买受人利益的恶意违约、欺诈行为,也设置了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机制。具体情况包括几种:第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第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第三,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第四,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第五,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此五种情形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买方最终无法取得房屋的,才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
-
对房屋买卖有哪些惩罚性赔偿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的,买受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退还已支付的价款和利息,并赔偿损失: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不告知买受人,将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如果当事人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出卖人故意将房屋已
2022.04.16 623 -
房屋买卖哪些情况下可获惩罚性赔偿
房屋买卖在以下情况下可获惩罚性赔偿: 1、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的; 2、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的;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的。
2020.01.01 136 -
惩罚性赔偿的性质有哪些
我国《侵权责任法》只在产品责任中引入了惩罚性赔偿,且并非全部的产品责任都适用惩罚性赔偿,而是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主张惩罚性赔偿: 第一、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主观上具有故意,即明知是缺陷产品仍然生产或者销售; 第二、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事实,即造成了
2021.02.04 356
-
商品房买卖的赔偿是哪个法律解释
商品房买卖的惩罚性赔偿在法律里面的解释是什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方买卖合同不能实现,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
2022-07-31 15,340 -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有哪些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
2022-08-04 15,340 -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有哪些情形
惩罚性赔偿有两类五种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9条: 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方买卖合同不能实现,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2022-10-17 15,340 -
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惩罚性赔偿有哪些情形?
惩罚性赔偿有两类五种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9条: 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方买卖合同不能实现,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2022-10-09 15,340
-
01:35
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的法律效力一般来说,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网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表明必须要用书面形式的,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不采用书面形式的,该合同就是不合法的。因此,合同并非一定
2,440 2022.04.15 -
01:10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哪里管辖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属于一般的合同纠纷,因此属于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为商品房买卖合同虽然涉及不动产,但是不属于我国司法解释限定的不动产纠纷范围。我国规定的不动产纠纷具体包括
3,655 2022.04.15 -
01:23
假释在法律上是如何解释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犯罪分子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危险性,且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其次,如果犯罪分子
1,1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