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开拆他人信件是否违反治安管理,侵犯他人人身权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我国公民享有哪些人身权利(一)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二)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三)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四)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五)公民、法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六)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禁止买卖、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婚姻、家庭、老人、母亲和儿童受法律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占用他人车位违反了治安管理法。占用他人车位的行为属于民事侵权行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责任方式;若是侵权人不停止侵权行为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
违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他人合法拥有所有权的车位显然属于他人的合法财产,非法占用他人车位的属于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情形,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
侵犯他人身体隐私权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因此他人有不得散布的义务。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是违法侵权行为,应依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名誉侵权诉讼,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2021.04.28 346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治安管理处罚
冒用他人身份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2020.12.25 1,172 -
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该怎么处罚
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需要从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其法律责任轻重,往往会因其各种不同情况而有所区别: 1、行为人教唆他人实施的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而不是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其
2020.07.04 239
-
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类犯罪,是指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行为。这种犯罪侵犯的对象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具体表现为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名誉、人格权等不受非法侵犯的权
2021-11-21 15,340 -
什么是侵犯他人隐私罪,私自开拆他人信件,该行为如何定罪与量刑?
隐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
2022-01-24 15,340 -
私自开拆他人信件怎么处罚?
隐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
2022-03-16 15,340 -
什么是侵犯他人隐私罪, 私自开拆他人信件, 该行为如何定罪与量刑?
隐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
2022-04-08 15,340
-
01:01
治安管理处罚法冒用他人身份信息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会被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的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
6,140 2022.04.17 -
01:00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治安管理处罚法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一般会让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
9,066 2022.04.17 -
01:00
私自扣押他人车辆怎么处理
私自扣押他人车辆的处理如下:私自扣押他人车辆,属于违法行为,被扣押车辆的所有权人,可以报警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
6,0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