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遗嘱怎么取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法继承人(例如:父母、配偶、子女等)只要拿着相关能够证明身份的材料、亲自到公正机构填写继承公证的申请表。那么继承人即可凭该公证书到相关银行办理取款;若是合法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根据公证处的要求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即可。 1、继承人的身份证明(例如:户口本、身份证)和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例如:死亡证、骨灰证、火化凭单等); 2、合法继承人单位或所属街道办、派出所出具的家庭亲属关系证明(例如:详细的列出被继承人的父母、配偶、子女的情况等); 3、被继承人生前立有的遗嘱的,提交遗嘱原件即可; 4、被继承人的遗憾凭证(例如:存折等); 5、非本地继承人放弃了继承的,提交放弃继承声明的公证书即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遗嘱人必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 2、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 3、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自己的个人财产,不能是夫妻共同财产,否则,只能视为部分无效,对自己所依法享有的份额,才可以依据遗嘱执行,而不能适用于整个房产。
对于遗产存款,可以采用的程序有三:遗嘱,诉讼,公证。 1,被继承人有遗嘱的,经公证或者法院裁定后,可以采用,按遗嘱办理遗产继承。 2,各继承人间可以起诉其他继承人,要求法院定纷止争,判断遗产归属。银行根据法院裁定或判决办理存款过户。 3,相关继承人去公证处办理遗产公证手续,和银行过户简易手续类似,但是要求更为严格。死者在生前没有就财产进行说明的,继承人很可能拿不到存折或者不知道存折、银行卡的密码。而遗产在继承开始后、实际分割前属于继承人共同共有状态。银行无法确定取款人是不是合法继承人,就不会轻易办理支取存款或挂失支取手续。即便当事人有证据可以证明其是唯一合法继承人,鉴于自身规章制度等因素考量,银行通常也会要求提供公证文书或裁判文书。
-
-
有自书遗嘱银行存款如何继承
遗产继承的办理,如果有遗嘱情况,需要指定继承人在死者死亡2个月以内,凭死者死亡证明,婚姻情况证明,死者财产证明(银行存折或房产证等),合法遗嘱,继承人身份证,户口本,婚姻情况证明,到本地公证处,做遗产继承公证手续,缴纳完毕公证费用,就可以取
2021.03.16 445 -
遗嘱继承银行存款的法律依据
遗嘱继承银行存款的法律依据,应当存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同时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
2021.12.13 1,115
-
银行存款遗嘱怎么写?
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的自书遗嘱,无非法内容的,有效。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的自书遗嘱,无非法内容的,有效。
2022-08-03 15,340 -
银行存款遗嘱怎样立
直接到公证处公证,主要写清楚你们要想表达的内容就行。但你母亲只能对他拥有处分权的财产进行处分,对其他部分,如你父亲遗产中应由你妹妹继承的部分,她无处置权。
2022-08-16 15,340 -
遗嘱银行存款怎样写
当事人去逝后,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家人要到户口所在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书。公证时需持存折、户口本、相关人员身份证、有权开具证明单位的继承人证明,根据公证处的审查核实,来确定继承权,同时还需列出其他遗
2022-08-17 15,340 -
写遗嘱银行存款怎么写
你问的问题怎么写遗嘱银行存款怎么验证金融,规定如下: 老人不会写字,立遗嘱时可行法是:一、采取公证遗嘱的形式。虽然公证遗嘱中也规定必须有老人的签字,但我国的《遗嘱公证细则》第十八条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
2022-08-03 15,340
-
01:24
离婚财产银行存款会如何分割离婚银行存款分割的方式有以下四点,分别是: 1、个人财产归个人; 2、共同财产一般一人一半; 3、过错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4、弱势一方、尽责多的一方可以多分。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五项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
688 2022.06.15 -
01:04
骗取银行贷款罪量刑标准骗取银行贷款涉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该罪名是由《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规定的,根据该条规定,犯本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682 2022.04.17 -
01:03
执行后债务人无存款怎么办执行后债务人无存款,又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的,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法院裁定中止执行,并不意味着债权人的债权再也无法得到实现了,只要被执行人获得新的财产,或法院掌握被执行人新的财产线索后就可以恢复执行。因此,债权人需要密切关注被执行人的动向,一
1,49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