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回购房土地出让金需要交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土地出让金(现市场价-购买价)70,已购房改房家庭取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屋所有权证满五年后,可以按市场价出售所购住房。产权人应按原购房价格和出售价格价差的70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 2、交易的时候在规定发布之日以前,按出售价格的10上交,在规定发布之日以后的,产权人应按原购房价格和出售价格价差的70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出售价格低于市有关部门公布的同地段房屋状况基本相似的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以下简称指导价格)的,应按指导价格计算价差。 3、买卖双方对指导价格有异议的,可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估价机构对房产价格进行评估,所需评估费用由委托方承担。购房人按市场价购买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后,取得商品房产权。产权人也可以按原购房价格和同地段房屋状况基本相似的普通商品住房价差的70补交土地收益后取得商品房产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土地出让金续交的费用一般按评估价的40%计算;成交价不低于基准地价的按成交价40%的标准计算,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的按全部地价40%计算;划拨土地按基准地价的40%计算。
经济适用房分两种,经济适用房管理的房子,一般就是集资建房或者是回迁房,也就是常说的二类经济适用房,交易的时候买方出3%的土地出让金。另外一种就是经济适用房立项的房子,比如北京的回龙观、天通苑、通惠家园等等,批地的时候就是按照经济适用房审批的,这种房屋必须满5年才能交易,交易的时候要缴纳10%的综合地价款,如果房本上面加盖了方形章,写着按经济适用房管理,那就是3%的土地出让金商品房是不用交土地出让金的,回迁房里面可能会有一部分商品房,是因为原房主被拆迁的房子是私房,所以回迁后也不是按照回迁房给的,而是按照商品房处理的,所以商品房是不用交这个3%的,不过这种几率很小。
-
回迁房买卖需要交土地出让金吗
不需要,土地出让金一般是只交纳一次的,回迁房的所有人交纳了土地出让金后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后,回迁房交易就不需要再交纳土地金,但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时,要再次交纳土地出让金。第五十五条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规
2020.04.08 1,275 -
-
安置房要补交多少土地出让金
1、如果拆迁前这房子就是业主自有房,安置房办出的产权证也是业主的,拿到产权证后就可以交易,但除了正常的房屋交易税外,还需要交纳一份土地出让金。 2、如果拆迁前这房子是公房,住户是租住的,该房就不能转让;如果是公房,业主已向单位购买,而且安置
2020.09.24 1,052
-
现在政府回购的房子土地出让金要怎么交?
1、土地出让金(现市场价-购买价)70,已购房改房家庭取得契税完税凭证或房屋所有权证满五年后,可以按市场价出售所购住房。产权人应按原购房价格和出售价格价差的70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 2、交易的时候在规
2022-06-13 15,340 -
购房时土地出让金要多少
一、有实际成交价的,且不低于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按成交价不低于40%的标准计算出让金,若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则依照标准地价平均标准的40%计算。 二、发生转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时
2023-04-02 15,340 -
续交土地出让金需要多少
一、有实际成交价的,且不低于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按成交价不低于40%的标准计算出让金,若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则依照全部地价40%计算。 二、发生转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时,按基准地
2022-05-28 15,340 -
土地出让金多少需要续交?
一、有实际成交价的,且不低于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按成交价不低于40%的标准计算出让金,若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则依照全部地价40%计算。 二、发生转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时,按基准地
2022-06-24 15,340
-
01:09
补交土地出让金怎么算补交土地出让金的计算如下:1、个人住房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应补交的土地出让金标准。标定地价按宗地所在级别的基准地价确定,不再进行容积率、区域因素、个别因素等修正;2、已购公有住房、经济适用房按规定允许转让的,按签订出让合同之日的标定地
3,884 2022.04.17 -
01:17
国有出让土地政府提前征收怎么补偿因为公共利益的原因,需要使用土地的,或者是为了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而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经过批准之后,就能对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收回,同时给予土地使用权人适当补偿。 土地使用者合法得到的土地使用权,在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届满前,国家
511 2021.04.25 -
01:31
政府强征土地怎么办遭遇政府强制征地的解决办法有: 1、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当事人对于强征土地行为有异议的,或该协议签订过程中存在胁迫等手段,可以起诉撤销该协议、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2、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方式解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
2,72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