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离婚官司诉讼费谁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人民法院作出立案受理决定时,同时通知原告预交诉讼费,最后人民法院依“原告预交,败诉方承担”的原则确定诉讼费的承担方和双方责任的大小各自承担的比例,如果诉讼费交缴后原告又撤诉,人民法院只退还诉讼费的50%。也就是说,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由原告预交。预交确有困难的,可以在预交期内向人民法院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原告在预交期内未预交诉讼费用,经人民法院再次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用未获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按自动撤回起诉处理。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6个月内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般民事案件审结时,诉讼费用由败诉的当事人负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双方分担。但是离婚案件审结时,诉讼费用的负担,则由人民法院视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当事人根据人民法院的决定,负担诉讼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打官司诉讼费谁出?
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人预交。被告提起反诉,依照法律规定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的,由被告预交。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不预交案件受理费。当事人在诉讼中变更诉讼请求数额,案件受理费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数
2020.09.25 186 -
离婚官司诉讼费谁出
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每件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但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缴费;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020.03.25 90 -
离婚官司诉讼费谁出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财产案件按照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格按照以下比例分段累计支付: 1、离婚案件每件支付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不单独支付; 2、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0.5%支付。北京法院离婚案件不涉及财产的
2022.03.24 172
-
打离婚官司诉讼费谁出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人民法院作出立案受理决定时,同时通知原告预交诉讼费,最后人民法院依“原告预交,败诉方承担”的原则确定诉讼费的承担方和双方责任的大小各自承担的比例,如果诉讼费交缴后原告又撤诉,人
2022-06-27 15,340 -
打官司,诉讼费谁出?
1、一般情况下,诉讼费应由败诉的一方当事人负担;2、原告、被告各有胜败时,诉讼费由人民法院决定双方当事人共同分担,原则上是按胜诉、败诉的比例分担;3、败诉的一方是多人共同诉讼时,诉讼费用可由法院按他们
2021-05-10 15,340 -
打官司诉讼费谁出
一般由原告先垫付诉讼费,案件审理完结后判决书会根据原被告各方责任大小判决分担诉讼费,完全败诉的一方一般会被判决承担全部诉讼费用(鉴定费)。
2022-08-13 15,340 -
打离婚官司诉讼费谁给
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2021-01-26 15,340
-
01:24
离婚打官司孩子判给谁
起诉离婚孩子会判给谁,要依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以及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等原则而定: 1、子女不满两周岁的,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2、已满两周岁的,先由父母协议决定,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按照规定判决; 3、已满八周岁的,尊重其真实意愿。若有
459 2022.06.15 -
01:05
打赢官司律师费对方出吗
官司打赢了律师费一般都是由委托人支付的,但是法律中也存在特殊的情况是可以由被告出的。比如在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所产生的律师费由债务人承担,第三人有责任的第三人需要承担部分律师费。 在制止知识产权侵权以及制止商标侵权时,在原告胜诉后,被告需要支
4,242 2022.05.11 -
01:11
打离婚官司多久能离婚
1、打离婚官司,一般情况下,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期限为三个月;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2、当事人对一审的判决
57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