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有抚养费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可以再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的。 我国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或者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或者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可以再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的。 我国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或者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
《民法典》规定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能再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可以要求增加抚养费的法定理由有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以及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等。
-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有多少?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分情况而定: 1.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3.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
2022.05.12 163 -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有多少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分情况而定: 1.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3.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
2021.10.03 107 -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能再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吗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可以再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的。 我国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或者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2021.01.13 82
-
未成年子女起诉离婚,可以争取抚养费吗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可以起诉增加抚养费。 我国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原抚养费金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生病上学
2021-11-21 15,340 -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有多少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分情况而定: 1.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3.无固定
2022-11-24 15,340 -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能再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吗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可以再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的。 我国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或者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
2023-01-24 15,340 -
子女成年后离婚有抚养费吗
父母离婚,不与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如果不支付的,另一方可以起诉要求支付的。这个没有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
2022-07-22 15,340
-
00:58
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标准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有固定的收入的一方,子女的抚养费可以按月总收入额的20%至30%比例给付;承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比例相应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没有固定收入一方,抚养费
956 2021.03.24 -
01:23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标准夫妻离婚后,关于子女抚养费的计算,我国法律作出以下几点规定: 1、夫妻双方离婚后,子女应当其中一方承担抚养义务,不抚养子女的一方,应承担子女的抚养费用; 2、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用等; 3、有固定的收入的一方,子女的抚
1,457 2021.03.24 -
00:56
非婚生子女怎么起诉抚养费非婚生子女起诉抚养费的规定如下: 1、未缔结婚姻关系所生子女为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2、起诉对方索要非婚生子女抚养费,那么首先要有证据证明亲属关系。根据法律规定,一方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
947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