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违建不拆怎么去整治它,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邻居违建不拆的,当事人可以向所在地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投诉,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予以整治。如果在规划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邻居逾期不拆除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九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于邻居存在违建情形的,可先通过劝说阻止违建,如劝说无用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城市管理部门、规划局等部门提出举报投诉,由政府部门出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也可以向物业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要求违建邻居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以及赔偿相应的损失。
对于邻居存在违建情形的,可先通过劝说阻止违建,如劝说无用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城市管理部门、规划局等部门提出举报投诉,由政府部门出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也可以向物业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要求违建邻居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以及赔偿相应的损失。
-
邻居违建不拆怎么整治它
对于邻居存在违建情形的,可先通过劝说阻止违建,如劝说无用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城市管理部门、规划局等部门提出举报投诉,由政府部门出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也可以向物业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要求违建邻居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以及赔偿相应的损失。
2022.11.07 179 -
邻居违建怎么整治它
对于邻居存在违建情形的,可先通过劝说阻止违建,如劝说无用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城市管理部门、规划局等部门提出举报投诉,由政府部门出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也可以向物业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要求违建邻居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以及赔偿相应的损失。
2022.11.07 686 -
邻居违建怎么整治它
对于邻居存在违建情形的,可先通过劝说阻止违建,如劝说无用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城市管理部门、规划局等部门提出举报投诉,由政府部门出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也可以向物业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要求违建邻居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以及赔偿相应的损失。
2020.10.08 283
-
邻居违建不拆怎么去整治它
邻居违建不拆的,当事人可以向所在地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投诉,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予以整治。如果在规划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邻居逾期不拆除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2023-08-28 15,340 -
邻居违建不拆怎么整治它
对于邻居存在违建情形的,可先通过劝说阻止违建,如劝说无用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城市管理部门、规划局等部门提出举报投诉,由政府部门出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也可以向物业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起诉,要求违建邻居停
2023-09-10 15,340 -
邻居违建不拆怎么整治它,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邻居违建不拆的,当事人可以向所在地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投诉,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面进行整治。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违建人在收到限期拆除的通知后,逾期不拆除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强制拆除。
2023-06-14 15,340 -
邻居违建怎么整治它,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邻居违建可以先行劝说阻止,或者请求物业制止发出整改通知,阻止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由城乡规划部门责令拆除,邻居拒绝拆除违建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2023-08-28 15,340
-
01:17
违章建筑拆除程序法律规定
违章建筑拆除程序法律规定如下:1、征收房屋的时候,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违法建筑、构筑设施,可以强制拆除;2、违法建筑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没有产权证,不等于就是违法建筑。有些地方,即便是违法建筑,也要进行适当的补偿。因为有些违法建筑形成是有一定历
2,130 2022.04.17 -
00:59
地邻种树,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地邻种树,法律的规定如下:距离没有规定,但是如果确定邻居栽树行为已经给自己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供役地权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不动产,不得妨害地役权人行使权利。不动
7,361 2022.04.17 -
01:15
拆违建是什么部门
拆违建是城市综合执法局。但是拆违建过程中同时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3,1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