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合同工算不算编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国企也是企业,国企工人分为事业单位编制,合同工,前者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参照公务员管理,适应公务员法。合同工: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指出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招用合同工采取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合同工与所在单位固定工享有同等的劳动,工作,学习,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鼓励等权利。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退休养老基金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金不敷使用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实行合同工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真正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在企业里正式工等同于合同工在政府单位,合同工没有国家编制,正式工有国家编制,福利待遇也有很大差别。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国企劳动合同制员工算编制,国企签订合同的正式工就是有“编制”的,与劳务派遣签订合同的临时工就是没有“编制”的。国有企业那叫企业编制,不叫行政编也不叫事业编制,在企业的编制就是企业设了几个岗位,每个岗位都需要多少人,那就是编制。
-
国企签合同算进编制吗
国企签合同算进编制。国有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合同成立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2020.07.27 531 -
国企合同工算正式工吗?
国企中能区分的为有编制的员工和没有编制的员工。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是建立的劳动关系,这些单位的劳动者均是合同制职工,没有合同工与正式工的区分。
2020.04.01 288 -
国企合同工算正式工吗
国企合同工算正式工。国企中有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一般与国企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合同工都是带编制的正式工,劳务派遣工与国企的关系仅仅是用人单位与劳务工的关系,劳务工的工资由劳务公司发、社保由劳务公司缴纳,劳动合同也是与劳务公司签订。
2020.05.09 483
-
国企劳动合同制员工算编制吗
1、编制:合同工属于临时招聘性质的,不占用编制,单位对是否继续签约有绝对决定权在编即上报人事局备案,占用编制名额,单位不能独自决定人员去留,需报人事局审批,即相当于说是过去的铁饭碗 2、福利:合同工所
2022-07-24 15,340 -
国企劳动合同算国企编制吗
国有企业签订的合同计入编制。国有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遵循法律、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合同成立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2021-12-29 15,340 -
国企里面的聘用合同和工资合同是国企编制编制吗
目前,企业没有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区别,根据《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国有企业签订合同的正式工人有编制,与劳务派遣签订合同的临时工没有编制。比如总公司给分公司50个员工指标,可以算是编制(没有
2021-11-10 15,340 -
签订劳动合同后算不算编制
签八年的劳动合同,那样的话应该就是在编人员了.一般来说,国有企业有一年的实习期,做满一年后自动转正.也就是一年后你就是正式编制内员工了。
2022-08-04 15,340
-
01:01
工作不签合同算不算违法行为
员工到新公司开始上班,还没有签订合同就要上班是违法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犯不犯法是需要看工作的时长的。如果是一周之内是不违法的。但是如果一个月后还没有签订相关的合同,则该公司就是违反了合同法的法律法规。应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是自上班至上班一个月内
1,866 2022.06.22 -
01:21
不履行合同是否算合同诈骗
大家好,我是法师兄的特邀律师田雯。不履行合同是否属于合同诈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履行合同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拒绝履行,即合同一方当事人对对方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二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客观上已不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法律禁止该合同义
1,577 2022.04.17 -
00:56
工资发一半算不算拖欠工资
工资发一半算拖欠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那么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
5,03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