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抵押权的争议时效为几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抵押权人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抵押权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抵押权人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民法典侵权时效为几年
侵权诉讼时效为三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
2021.04.10 118 -
民法典抵押贷款诉讼时效是几年
一般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1.01.23 155 -
民法典抵押权的效力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
2021.04.09 138
-
民法典抵押权人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抵押权人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
2022-10-15 15,340 -
2022年民法典抵押权人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抵押权人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
2022-12-05 15,340 -
民法典中抵押权人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抵押权人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
2022-11-28 15,340 -
2022年民法典规定抵押权的诉讼时效为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于2021.1.1实行)的有关规定,抵押权的诉讼时效为主债权的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于2021.1.1实行)第四百一十九条: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
2022-11-16 15,340
-
00:57
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的效力如何
抵押权的成立以抵押合同的生效为前提条件,因此,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自然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当事人要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除此之外
2,052 2022.04.15 -
01:10
依法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设立时间
依法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权设立时间为登记之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以生产
2,678 2022.05.11 -
01:26
民事诉讼时效几年
民法上的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期间届满之后,法律就赋予了义务人相应的抗辩权利。诉讼时效期满后,义务人可以根据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对权利人发出抗辩,拒绝履行相应的给付义务。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将民法
1,78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