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债权企业应该怎样正确讨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一、对新客户或没有把握的老客户,无论是代销或赊销,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路,多结几次账,多磨几次嘴皮,也不能图方便省事,把大批货物交给对方代销或赊销。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货、款无归的风险有时是由推销人员造成的。有些推销人员惟恐产品卖不出去,因此在对客户信用状况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采用代销或赊销方式,结果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在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实行买卖制,即企业按照100%的回款标准向销售人员收取货款,客户的货款由销售人员负责收取。这种办法把货、款无归的风险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身上,销售人员在向有一定风险的客户供货时就会三思而后行。一旦发生货、款不能回收的情况,也会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去追讨,否则将直接损害其自身经济利益。 第三、一些销售人员在催款中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怯弱,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一个人在催收货款时,若能信心满怀,遇事有主见,往往能出奇制胜,把本来已经没有希望的欠款追回。反之,则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本来能够收回的货款也有可能收不回来。因此,催款人员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为预防客户拖欠货款,在交易当时就要规定清楚交易条件,尤其是对收款日期要作没有任何弹性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企业讨回债务的方法: 1、电话催收付款。 2、信函催收付款。 3、传真催收付款,传真的最大优点就是速度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让客户了解您的要求。 4、索要确认函和书面付款计划。 5、商业惩罚措施。
企业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讨债:1.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2.待法院判决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所谓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
-
企业应该如何依法讨债
企业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讨债: 1、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 2、待法院判决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所谓支付令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
2020.04.02 119 -
民法典规定怎样确认债权转让有效
要确认债权转让是有效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应当达成转让的合意,转让的债权应当属于法律规定可以转让的范围,且债权转让必须通知债务人等,否则该转让行为对债务人无效。
2021.03.07 93
-
企业应该怎样正确讨债?
1、收款要有“韧劲”。清收欠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业务,讨债人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看见了一丝曙光,决不放过机会,同时要学会诉苦,不能同情对方,相反要让对方同情。 2、在采取行动前,先弄清造成拖欠的原因
2023-05-28 15,340 -
债权企业怎样正确讨债
第一、对新客户或没有把握的老客户,无论是代销或赊销,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路,多结几次账,多磨几次嘴皮,也不能图方便省事,把大批货物交给对方代销或赊销。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这一点非常
2023-06-01 15,340 -
债权企业应怎么正确讨债
第一、对新客户或没有把握的老客户,无论是代销或赊销,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路,多结几次账,多磨几次嘴皮,也不能图方便省事,把大批货物交给对方代销或赊销。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这一点非常
2023-06-02 15,340 -
债权企业应该怎么正确讨债,法律有哪些规定
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借款的缘故会是个人成为债权人,企业之间也会因为货款等原因会发生债权债务关系,成为债权人。如果发生了欠款,债权企业应该怎么正确讨债呢?不少企业因为货款的催收而焦头烂额,那么企业有
2023-06-13 15,340
-
01:03
债权人应如何讨债
债权人讨债方法有以下五种: 1、和解法。协商和解是指讨债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解决纠纷; 2、调解法。讨债人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仲裁法。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统一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
288 2023.07.10 -
01:00
夫妻债务民法典新规定
根据《民法典》关于夫妻债务的相关规定: 1、夫妻离婚时,其共同债务应该共同偿还,如果共同财产不足偿清或财产归双方各自所有的,则需由双方协议偿清;如果协议不成,则由法院进行裁决; 2、夫妻一方在事后追认或者夫妻双方共同签名等共同意思表示双方所
1,633 2021.03.24 -
00:52
企业破产债务如何追讨
企业破产后,应当按照破产清算后的清偿顺序清偿原债权、债务。清算组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报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应按法定出资比例缴纳公司剩余税款、赔偿金和社会保险费。公司财产未依法清偿前,不得分配
653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