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物品应该怎样写收条什么格式要求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收条书写的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写上“收条”或“收据”字样。 另一种是把正文的前三个字作为标题,而正文从第二行顶格处接着往下写。如用“今收到”、“现收到”、“已收到”作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是在第二行空两格处开始写,但以“今收到”为标题的收条是不空格的。正文一般要写明下列内容,即写明收到的钱物的数量、物品的种类、规格等情况。 (三)落款 落款一般要求写上收钱物的个人或单位的名称姓名,署上收到的具体日期,一般还要加盖公章。 是某人经手的一般要在姓名前署上“经手人:”的字样。是代别人收的,则要在姓名前加上“代收人:”字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收条的要求: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收款人的法定全名。 2、应写清楚收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应写清楚收款时间。 4、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 5、应有收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
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收条的要求: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收款人的法定全名。 2、应写清楚收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应写清楚收款时间。 4、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 5、应有收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
-
收到一部分收条应该怎么写
收到一部分款项的收条应写明收款人、付款人的姓名、住所等身份信息;收款的原因;收款的数额、币种;收款的期限;待还款的数额;以及收款人的签名、盖章等内容。
2021.04.29 404 -
收条应该怎么写?
收到交来的钱或物,写给送交者的作为凭据的条子,叫收条。一张完整的收条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时间四部分。内容完备符合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的收条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来讲,收条应包含交纳人,收取人,交付理由,交付内容以及交付时间五个要素。当收条的以
2021.10.11 1,340 -
购房收条应该怎样写
今收到_(身份证号:)交来本人所有的位于_,房产证号的房屋购房款全款人民币____元整,该款已存入银行账号:__,该款与前期已收到定金现金人民币_____万元整共同作为本次房屋买卖购房款,现该房屋已付清全款。收款人:(身份证号)电话:年月日
2021.02.02 1,083
-
收到物品怎么写收条有什么格式要求吗
收条书写的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写上“收条”或“收据”字样。 另一
2022-05-24 15,340 -
收到物品怎么写收条有哪些格式要求吗
收条书写的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写上“收条”或“收据”字样。 另一
2022-08-05 15,340 -
收到借款收条格式应该怎样写
正文,正文一般是在第二行空两格处开始写,但以“今收到”为标题的收条是不空格的。正文一般要写明下列内容,即写明收到的钱物的数量、物品的种类、规格等情况。落款,落款一般要求写上收钱物的个人或单位的名称姓名
2022-12-15 15,340 -
收条模板应该怎样写?有什么格式要求?
收条 今收到某某缴纳物业管理费用500元(人民币大写:伍佰元整)。 收款人:某某(或单位印章) 2013年5月15日 注意事项:收条是对方持有,所以你必须写清收到钱款或者物品的姓名(单位)、用途、数量
2022-07-30 15,340
-
01:21
收条怎么写收条必须要写明收到的财物的具体信息,以及经手人签字时间。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收条的内容要相对完善;如果是欠条则必须要写明所欠的数额和币种、或所欠物品的数量以及名称、规格或型号等基本属性资料,拖欠原因,返还日期,逾期如未还的法律后果,同
104,200 2022.04.15 -
01:20
卖房收定金该如何写收条卖房收定金时,可以按照以下内容书写收条:1、标题写“收据”或“收条”均可。2、主要内容:今收到买家XXX向本人支付的购房定金XXX元整(大小写都要有),用于向本人购买本人名下位于XXXX(地址)的房屋,特此确认。3、落款签名按手印,并写上日
2,653 2022.04.15 -
01:35
收条怎么写有效收条必须要写明收到的财物的具体信息,以及经手人签字时间。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收条的内容要相对完善;如果是欠条则必须要写明所欠的数额和币种、或所欠物品的数量以及名称、规格或型号等基本属性资料,拖欠原因,返还日期,逾期如未还的法律后果,同
1,3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