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职罪是否属于滥用职权范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失职罪是否属于滥用职权的范围? 失职罪属于滥用职权的范围。 除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外,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如果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徇私舞弊,就可能构成犯罪,应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以下人员也可能被视为滥用职权罪的罪犯: 1. 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虽然这些组织不再是国家机关,但它们的权力性质和权限与国家机关的职权是相同的。因此,如果这些人员滥用职权,应以犯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 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例如,一些国家行政机关将部分行政管理职权进行了授权委托,如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卫生防疫站向食品卫生经营企业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发放卫生许可证或对违反食品卫生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接受委托的卫生防疫站方可以委托的卫生行政机关名义进行行政管理。因此,如果这些人员滥用职权,应以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3. 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类人员虽然没有列入国家机关正式编制,但由于聘用、借调等关系而在国家机关中行使职权的人员,其行使的权力与在该国家机关正是在编人员的职权是相同的。如果这些人滥用职权,应以滥用职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失职罪属于滥用职权的范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滥用职权罪属于哪个要件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认定为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有:1.客体要
2020.01.25 111 -
著作权是否属于专利范畴
著作权和专利权是同属于知识产权概念,种类不同而已。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作品,即作者基于作品享有著作权。且作品一经产生,作者即享有,著作权,作者不需要申请。作品实行自愿登记原则,未经登记不影响作者对作品享有的著作权。而专利权保护的对象是符合专利
2020.10.19 219 -
滥用职权属于经济法吗?
滥用职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管辖,滥用职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致使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
2020.07.05 96
-
做兼职属于什么用工范畴
兼职属于非全日制用工方式。 非全日制用工方式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2023-07-20 15,340 -
滥用职权属于哪些罪名
1、滥用职权的罪名包括 (1)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2)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 (3)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 (4)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5)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 (
2022-11-15 15,340 -
文职人员结婚是否属于军婚范畴?
军队文职人员与拥有现役军人身份的配偶缔结的婚姻形态,被称为“军婚”。但军队文职人员并不被视为列入现役军人范畴之内,因此他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军属。从法律上来看,军队文职人员的婚姻无法归类为军婚类别,也没
2024-12-12 15,340 -
入职档案是否属于劳动合同范畴
信誉不能被视为一份劳动合同。在特定情况下,信誉可以体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的确立,或是反映民事主体与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劳务关系建立。会根据实际情况,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而劳动合同,即专
2024-11-26 15,340
-
01:36
什么是滥用职权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滥用职权罪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超越职权,不依照或违反法律法规,决定、处理自己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擅自处理公务,从而侵吞公共财产、造成国家和人民财产的重大损失等行为。滥用职权罪的认定标准
1,835 2022.04.17 -
01:17
滥用职权罪如何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滥用职权罪的处罚办法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致使公共财物受损的,一般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则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滥用职权主要指国
604 2022.04.17 -
01:06
滥用职权罪能取保吗滥用职权罪是可以进行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若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缴纳完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是提出了相应的保证人之后,保证自己能够随传随到的情况之下,司法机关对其暂时解除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1,34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