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劳动局投诉要工资收费吗,怎么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去劳动局投诉要工资一般是不收费的。当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劳动者可以去劳动局投诉,不需要缴费,劳动者在依法收集后,会立即进行调查,并及时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
#第一章第九条《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 #第二章第十条《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到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是不需要交钱的。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去劳动局投诉要工资一般是不收费的。当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劳动者可以去劳动局投诉,不需要缴费,劳动者在依法收集后,会立即进行调查,并及时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
-
去劳动局投诉要收费吗
劳动者到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是不需要交钱的。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
2020.03.30 156 -
去劳动局投诉要不要收费
劳动者到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是不需要交钱的。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
2020.03.17 209 -
去劳动局投诉要费用吗
劳动者到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是不需要交钱的。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
2020.10.15 184
-
拖欠工资去劳动局投诉要收费吗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属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不需要收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38条规定,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
2022-03-22 15,340 -
去劳动局投诉要工资是否收费
去劳动局投诉要工资一般是不收费的。当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劳动者可以去劳动局投诉,不需要缴费,劳动者在依法收集后,会立即进行调查,并及时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
2022-06-26 15,340 -
去劳动局投诉要工资是否收费?
1、去劳动局投诉要工资一般是不收费的。当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劳动者可以去劳动局投诉,不需要缴费,劳动者在依法收集后,会立即进行调查,并及时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 2、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监
2022-11-10 15,340 -
去劳动局投诉要收费吗
劳动者到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是不需要交钱的。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
2023-02-21 15,340
-
01:09
劳动合同要去劳动局备案吗劳动合同到劳动局备案,不是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于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协商一致之后,以真实的意思表示在劳动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同时,合同内容合法、符合法律规定,那么这份个人的劳动合同就此生效。所以,我国并未强制要求劳动合同需要
1,574 2022.05.18 -
01:07
投诉工商局工作人员怎么投诉投诉工商局工作人员的投诉方式如下:消费者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和12315网站投诉平台等形式投诉,投诉应当载明以下内容:消费者的姓名以及住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被投诉人的名称、地址;投诉的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投诉的日期等。按照规定工商
14,989 2022.05.11 -
01:09
劳动法扣工资规定劳动法扣工资规定,具体如下:1、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相应的经济赔偿。但是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2、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
10,11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