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撤销权撤销期限提起诉讼时效抗辩的,不予支持。这怎么理解?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撤销权的存续期间是除斥期间,因此,就合同撤销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是“文不对题”、“牛头不对马嘴”,人民法院肯定不能支持。因为“撤销合同之诉”属于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适用的是除斥期间的有关规定,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一方当事人就撤销合同之诉主张诉讼时效抗辨的,人民法院是不予支持的。例如,2009年1月1日甲受乙的欺诈订立了一个合同,2009年2月1日甲得知该情形,但是直到2010年6月1日才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合同,此时乙如果向法官大人说“甲的诉讼时效已经经过,无权撤销合同”,法院就不予支持;换句话说,如果乙应当提出除斥期间抗辩,应当向法官大人说“撤销权存续期间(除斥期间)已经经过,甲无权撤销合同”,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撤销权是不适用诉讼时效,而是适用除斥期间。具体规定是: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
-
提起诉讼抗辩的期限
诉讼时效抗辩的提出时间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如在二审中提出需满足该证据必须是新的证据及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这两个条件。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该证据必须是新的证据,二是该证据能证
2021.02.01 380 -
哪些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诉
2022.04.27 269 -
撤销权受诉讼时效限制吗
撤销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2021.04.12 265
-
撤销合同的起诉时效期限
根据《》规定,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中行使撤销权的期间是1年。当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算,一年不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
2022-08-31 15,340 -
合同撤销的抗辩权效力
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
2022-08-09 15,340 -
撤销权的诉讼时效
1、自财产权利转移之日起,在5年的时间内,如果撤销权人一直不知或不应知撤销事由,则自5年期满时,撤销权人的撤销权消灭。 2、如果撤销权人在第4年以后才知道或才应当知道撤销事由,则自5年期满之时,撤销权
2022-05-26 15,340 -
可撤销合同的可撤销权的时效期限
1、一般来说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时效期间是一年,其起算点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 2、可撤销合同中,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主要是误解方
2022-07-13 15,340
-
01:00
怎么提起公司撤销之诉
公司撤销之诉针对的是公司决议。公司决议若内容违法则无效,若程序违法则可撤销,而公司决议属于无效,还是可撤销均需经由法院予以确认。根据我国的公司法第22条的规定,对包括董事会决议在内的公司决议,瑕疵的救济方法做了专门的规定,公司股东或者股东大
1,443 2022.04.17 -
01:10
可撤销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可撤销合同适用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不同,它是法律规定的不变期间,一般不发生中断、中止或延长的问题,其所消灭的是实体权利。《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
1,632 2022.04.17 -
00:53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期限
第三人撤销权之诉的时效是:第三人应该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的6个月内提起诉讼,逾期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予驳回。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法律规定的第三人,优于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
2,0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