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打的欠条有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间的欠条只要是双方真实合法的意思表示就具有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之间打的欠条是否有效需要视情况而定:夫妻间的欠条只要是双方真实合法的意思表示就具有效力;如果不是夫妻之间真实意思的表达或者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就无效。
满足3个条件才会有效。具备以下3个条件的欠条。才会有效。如下:1、夫妻双方都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欠条表达了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3、夫妻双方打的欠条,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没有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
-
夫妻间的欠条有效吗
夫妻间依法签订的欠条也是有效的。只要夫妻间的欠条符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有效的欠条对夫妻双方都有法律效力,双方都应该履行各自的义务。
2021.02.14 124 -
夫妻间的欠条有效吗
夫妻间的欠条一般是有效的,对于当事人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的一些规定,都是有效的。如果只有一张借据,但没有借款事实,则借款行为不真实,债权人的债权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如果夫妻间贷款涉及的资金来自家庭共同财产,用于家庭共同生活费,那么
2022.04.12 1,213 -
夫妻之间打的欠条是否有效
夫妻之间的借据是否有效,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讨论。借条未发生实际借款事实的,借款行为不属实;借条的款项实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夫妻之间的债务不属于借款行为;借款用于借款人个人事务的,夫妻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约定
2022.04.14 308
-
夫妻间打的欠条有效吗?
夫妻间的欠条只要是双方真实合法的意思表示就具有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
2022-05-12 15,340 -
夫妻之间打的欠条有效吗
1、婚前一方向另一方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婚后双方共同生活多年,离婚时出借方要求另一方偿还借款。2、婚内双方产生的借款。针对第一种情况:婚前一方向另一方借款,和普通的借贷关系一样,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
2021-04-14 15,340 -
夫妻之间打欠条有效吗
夫妻之间打欠条有效的,婚前一方向另一方借款,和普通的借贷关系一样,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意味着出借方可以随时请求返还借款。并不因为婚姻关系的建立而导致该笔债务的抵销。离婚时出借方要求对方偿还借款,对方
2022-06-19 15,340 -
夫妻间私下打的欠条有效吗
夫妻间的欠条只要是双方真实合法的意思表示就具有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
2022-06-17 15,340
-
00:52
正规的欠条怎么打有效
为保证借条的有效性,正规的借条应包含如下要素: 1、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及身份证号码; 2、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具体的币种; 3、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 4、还款的具体年月日,以计算诉讼时效;
674 2022.05.18 -
00:51
夫妻间债务协议有效吗
经夫妻双方签字确认,且内容合法的关于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和债务的财产约定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财产协议对于夫妻财产分割和归属的约定,对夫妻双方都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直到夫妻双方离婚为止。如果约定婚后夫妻双方借款属于各
1,634 2022.04.15 -
01:31
欠条多长时间失效
欠条在债务人还清债款之时失效,在此之前,债权人均可以欠条为证据到人民法院起诉债务人。但是,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迟
10,86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