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起诉书需要符合什么格式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原告: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被告: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诉讼请求: 1、被告向原告返还不当得利款合计人民币壹佰陆拾捌万元整(168万),以及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占有期间的利息。 2、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事实及理由:2013年1月9日被告在原告的销售代理公司即: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分公司销售总监手里认购了一套别墅,房号为2号楼101室,于同年1月29日前分两次(金额为100万,97万元)付清了所有购房款项后被告缺钱周转,与商定:以365万的价格回购该套房屋,并先支付了5万元定金,后面的尾款分四次(金额为50万、50万、100万元、160万)支付给被告,被告不当得利168万元整。2013年10月29日,涉嫌合同诈骗被县公安局刑事拘留。经查明:用于回购该套房屋的款项来源全部系其犯罪所得,且因诈骗,原告共向受害人垫付了肆仟余万元。事发后,原告曾多次并发律师函向被告催讨该笔不当得利款项,但被告至今无返还之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三十一条之规定,被告行为完全符合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利,特起诉至贵院,请求法院判如所请!此致人民法院具状人:年月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起诉不当得利,法院采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从法院立案到最终作出判决的时间一般是在6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
起诉不当得利需要的材料有什么
起诉不当得利需要的材料有: 1、原告身份信息(身份证复印件); 2、被告身份信息(身份证复印件,如果没有复印件但有身份证号码可请律师调取户籍信息); 3、起诉状; 4、证据材料(打款凭证等)。
2020.07.25 188 -
什么是不当得利呢
不当得利是指自己获得利益后,从而导致他人遭受损失等行为。因为不当得利没有合法依据,所以是不受到法律保护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得利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的获得者被称为受益人,受益人是不当得利者的债务人,对该债务负有返还义务。财产受损失的人被称
2022.04.13 462
-
法院不当得利判决书具体什么格式呢?
遇到此类法律问题,首先应该详细描述案情电话咨询一下律师,让其帮您分析一下案件案情。然后再结合案情和律师谈妥代理费,一般代理费收费标准按照财产标的额的一定比例分段收取,各地标准不一。律师代理权限分一般代
2022-07-14 15,340 -
不当得利起诉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之规定,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所以,不当得利时效的起
2022-07-09 15,340 -
不当得利民事起诉书样式怎么写
民事起诉状 原告:________,民族________,出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工作职务________,居住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7-18 15,340 -
不当得利起诉书要多久
不当得利诉讼法院采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从法院立案到最终作出判决的时间一般是在6个月内。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
2022-07-23 15,340
-
01:06
债务诉讼起诉书格式怎样写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起诉状中应当列明下列事项:1、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
1,653 2022.04.17 -
01:02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通常是3年。对于不当得利请求返还的请求权,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的时效期间,即适用民法典中的普通诉讼时效。 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是从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属于不当得利以及知道
3,576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