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挪用公款罪怎么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刑事案件为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案件种类,且受害人自愿和解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
怎么认定挪用公款罪
要认定为挪用公款罪,应当满足以下条件,即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客观方面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侵害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国家的财经管
2020.06.13 127 -
挪用公款罪怎么认定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标准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1、考察行为人是否属于具
2020.11.10 295 -
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如何认定
挪用公款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需要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1.04.09 116
-
沈阳市挪用公款罪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
2023-09-03 15,340 -
沈阳市挪用公款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
2022-07-12 15,340 -
贵阳市挪用公款罪怎么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
2023-03-14 15,340 -
沈阳市挪用公款怎么处罚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
2022-11-02 15,340
-
01:52
挪用公款20万怎么定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额度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具体定罪如下: 1、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即行为人未经合法批准而擅自将公款移
570 2022.11.21 -
01:17
挪用公款罪怎么判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对挪用公款罪的最高处罚为无期徒刑,其量刑标准和贪污罪、受贿罪是有区别的。 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则会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归自己使用,进行与我国法律规定不符的活动的; 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来进行营利活动;
997 2022.04.17 -
00:59
挪用公款数额认定标准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罪根据挪用公款的数额大小以及情节严重
2,4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