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最终发生了。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之间并未发生错误,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中,行为人和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术、经验利及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他人死亡的结果可以避免,即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中的行为人虽然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对他人死亡结果的态度是有明显差别的。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虽然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但是对于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并不持有反对态度,而是听之任之。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中,行为人不仅不希望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这结果发生,而是希望这种结果不要发生,希望避免这种结果发生,即排斥、反对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在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结果情况下、行为人仍然相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并因而实施了该种行为,2、过失致人死亡罪同“误杀”的故意杀人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求的是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存有过失心理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不应将行为人在故意杀人中因打击错误误杀其“针对对象”(即行为人追求的杀害对象)以外之人的行为认定为过失的致人死亡罪。3、不作为致人死亡行为的定性不作为致人死亡不仅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分这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对其不作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司法实践中,尤其要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即:行为人先前意外地或过失地导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险,行为人能抢救而不抢救,放任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对行为人不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认为是意外事件而认定行为人无罪,而应对其以间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再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出于被告人的伤害行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险状态时,被告人就负有防止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但他基于上述心理因素,不仅不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反而一声不吭甚至一走了之,从而导致了被害人因贻误抢救时间而死亡。4、过失致人死亡后,行为人为逃避罪责又将尸体误为活人加以“杀害”以灭口的行为,不应只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一罪,而应对行为人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杀人罪(对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 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 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故意杀人是行为人想让被害人死亡的心态,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是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有排斥的心态。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主要在于主观心态的差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主观上是故意、明知、积极追求危险后果的发生,对他人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 而过失致人死亡,主观上是过失、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的后果。
-
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有什么区别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有: 1、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 2、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
2020.09.18 148 -
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
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
2020.12.22 306 -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故意杀人是行为人想让被害人死亡的心态,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是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有排斥的心态。
2020.04.19 343
-
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区别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2022-09-04 15,340 -
如何区分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罪?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2022-08-28 15,340 -
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主观方面不同(心态),社会危害性不同(危险程度),定罪标准和停止形态不同(什么时候算有罪,有几种判法),以及处罚不同(刑种或长度)。 1、主观方面不同 故意杀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致人死亡的是“
2021-01-02 15,340 -
过失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区别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过失杀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区别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在我国《刑法》中没有过失杀人罪的规定,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而非过失杀人罪。二者的刑罚规定不同。 构成过失致人死
2022-08-16 15,340
-
01:02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样判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指的是行为人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 本罪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利,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具体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的死亡
968 2022.04.17 -
01:08
过失致人死亡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为: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般情节下,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标准为:行为人主观上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他人死亡事实的行为,及
4,748 2022.04.17 -
01:01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多久
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多久,要结合具体的情节等确定,具体如下: 1、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认定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分别是: 1、该罪在主观方面表
22,259 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