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怎么起诉,有没有法律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欠钱不还怎么起诉? (一)诉讼费的缴纳 诉讼费先由原告在起诉时预交,待案件审结后根据案件情况再确定诉讼费的承担问题。如果是被告败诉,就由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如果是双方各有胜负,诉讼费由双方分担或是由法院确定如何分担。 (二)一般情况,起诉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交副本; (2)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明(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 (3)本院具有管辖权的证据; (4)其他证据。 (三)民间借贷纠纷需要提交的证据 (1)借款协议或借据; (2)借贷关系有担保人的,有关担保的证据; (3)借贷双方交付、收到钱款的凭证; (4)债务人借款用途的证明; (5)债务人应当支付利息的证明; (6)无利息约定,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款经催告不还,债权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应有到期不还或经催告不还的证据; (7)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应有证明债权凭证真实性及清偿债务的相关证据; (8)付款付息凭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欠钱不还没有欠条,可以收集录音录像、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其他可以证明债务人欠钱不还的证据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欠钱不还没有欠条,可以选择其他的一些东西作为证据,比如录音、付款凭证等等。也就是说,在欠条诉讼当中,欠条并不是作为唯一的证据存在,当然欠条的证明力肯定是比其他证据要强的。
-
欠钱不还法律有规定吗
有效。如果欠债人欠债不还的,经当事人协商无效,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 如果判决生效后,债务人仍然拒绝偿还债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强制债务人偿还债务。
2020.12.09 153 -
有没有欠钱不还法律
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保证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2021.02.04 123 -
欠钱不还没有欠条怎么找法院起诉
欠钱不还没有借条可以起诉,应该确定法院的管辖权,有明确的被告人和相关证据,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和相关证据进行起诉。借款人应当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借款人可以随时还贷;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还贷。
2021.02.08 184
-
欠钱不还起诉不还怎么办,有没有法律规定
借款人欠钱不还,如果起诉之后对方还是不还的,出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因为借款纠纷提起诉讼的,需要注意原告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2023-11-04 15,340 -
欠钱不还怎么起诉啊有没有法律规定
欠钱不还的,出借人要起诉,应当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当事人还应当注意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2023-08-28 15,340 -
欠钱不还被起诉没钱还怎么办有没有法律规定
债务人欠债不还被起诉,暂时没有偿还能力的可以分期偿还。 现在没钱、不代表以后没钱。 起诉之后,确定了债权债务,执行中发现对方真的没钱,怎么办?别慌,对方现在没钱、不代表以后没钱,即使执行中止,一旦发现
2023-08-13 15,340 -
打工欠钱不还怎么起诉有没有法律规定
打工被欠钱的,不能直接起诉,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或者也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
2023-08-20 15,340
-
01:13
欠钱不还法律怎么起诉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起诉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欠钱不还要到管辖区的人民法院起诉。起诉方要先写起诉书,然后到法院提交证据和起诉书,立案并交诉讼费。法院确定受理后,就会开庭审理。接着法院根据事实作出判决。最后执行判决。如果判决下来了,那么要在判决
686 2022.04.17 -
01:22
欠钱不还没有证据怎么起诉欠钱不还没证据需要起诉的,当事人需要准备好起诉状等材料到法院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起诉只需要满足原告适格、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范围即可,因此没有证据也可
1,829 2022.04.15 -
01:02
起诉欠钱不还没有地址怎么办一般来说,起诉欠钱不还没有地址是没问题的,只要符合了法律明文规定的起诉条件即可起诉。因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对起诉的必备条件做出了规定,根据该条规定的内容,起诉必须同时具备: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
2,6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