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罪该如何量刑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依据,需要根据以下条文进行定罪处罚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七十二条、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挪用资金罪量刑标准:挪用资金超过3个月未还,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为拘役刑;数额为5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数额增加一万,刑期增一个月;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1.5万元以上不满2万元拘役;数额为2万元判六个月,每增加犯罪数额3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挪用资金罪的量刑处罚是: 1、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挪用资金罪如何量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08.16 151 -
挪用资金罪如何量刑?
挪用资金罪量刑如下: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1.11.19 416 -
挪用资金罪如何量刑
挪用资金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资金罪有两个量刑标准,具体适用哪一档的量刑标准还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挪用的资金的数额、行为人在挪用资金之后
2022.04.13 421
-
挪用资金罪该如何量刑
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犯有挪用资金罪
2022-08-22 15,340 -
挪用资金罪应该如何量刑
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犯有挪用资金罪
2022-08-22 15,340 -
如何认定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罪与非罪的界限,挪用资金罪该如何量刑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2022-04-23 15,340 -
挪用资金罪应该如何量刑的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处五年以下或者
2022-08-23 15,340
-
01:05
挪用资金罪的量刑标准
挪用资金罪,指的是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所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涉嫌金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虽没有超过3个月,但涉嫌金额较大、并进行谋利活动的,或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根据《刑法》关于挪用资金罪的
2,039 2022.04.15 -
01:13
挪用资金罪如何是如何定罪的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
933 2022.04.17 -
00:56
挪用资金的量刑标准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其个人使用或者将该资金借贷给他人,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超过三个月未归还且数额较大的,或者虽然没有超过三个月,但是利用该资金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即构成挪用资金罪。依
1,1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