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哪些会判得重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刑法》没有规定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规定走私贵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罪和珍贵动物制品罪。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第四款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条各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没有规定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这一罪名,规定了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包含哪些
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包含如下: 1、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者伪造货币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
2022.04.14 275 -
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怎么判?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规定了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本罪判刑如下:;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一般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不判处主刑单处罚金。
2020.08.20 102 -
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怎么判
犯了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一般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实际上就是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它是指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
2020.07.16 155
-
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会判得重吗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走私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五株以上不满二十五株,国家二级保护野
2022-06-23 15,340 -
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
1、客体要件 国家正常对外贸易管理秩序和国家关于进出口货物、物品的禁止性管理规定。 2、主观要件 明知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而希望或放任违法结果的发生。 3、主体要件 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成为本罪主
2022-06-12 15,340 -
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判多久
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既遂,一般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第四款规定,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
2022-06-02 15,340 -
哪些要素会构成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物品罪
1.客体要件。国家正常对外贸易管理秩序和国家关于进出口货物、物品的禁止性管理规定。 2.主观要件。明知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而希望或放任违法结果的发生。 3.主体要件。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成为本罪主
2022-06-30 15,340
-
00:58
走私贵重金属罪怎么判
走私贵重金属罪,主要指行为人、或者单位违反了海关的法规,逃避海关检查和监管,非法运输、携带或者邮寄国家明文禁止出口的贵重金属,从而导致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受到破坏的行为。贵重金属一般包含黄金、白银、或明文禁止出口的其他贵重金属。其他贵重金属,指
960 2022.04.17 -
01:01
走私贵重金属罪判几年
走私贵重金属罪,主要指行为人、或者单位违反了海关的法规,逃避海关检查和监管,非法运输、携带或者邮寄国家明文禁止出口的贵重金属,从而导致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受到破坏的行为。贵重金属一般包含黄金、白银、或明文禁止出口的其他贵重金属。其他贵重金属,指
1,029 2022.04.17 -
01:13
走私淫秽物品罪判几年
行为人以传播或者牟利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录像带、影片、录音带、图片、书刊、或其他淫秽物品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作罚金处罚;因走私淫秽物品导致情节严重的,依法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从为人财产;
53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