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被兼并后如何偿还债务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司被吸收并购,债务也应随企业资产变动,因此并购企业的债务应由并购方承担。 但企业吸收并购时,参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在公告期内申报被并购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出资人)隐瞒或遗漏的债务的,兼并方应当对债务承担责任; 并购方可向被并购企业资产管理人(出资人)追偿;债权人在公告期内未申报被并购企业原资产管理人隐瞒或遗漏的债务的,被并购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应当对债务承担责任,并购企业不承担责任。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三条,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四条,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被兼并后,债务应当由存续的公司承继。公司合并的方式有新设合并以及吸收合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合并的公司应当申请注销登记,此时不需要进行清算。
公司被吸收兼并,债务也应随企业资产变动,因此被兼并企业的债务理应由兼并方承担。 但是企业进行吸收兼并时参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告通知了债权人,如果债权人在公告期内申报了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出资人)隐瞒或遗漏的债务; 则应由兼并方对该债务承担责任,兼并方可向被兼并企业资产管理人(出资人)追偿; 如果债权人在公告期内未申报过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隐瞒或遗漏的债务,则应由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对该债务承担责任,兼并企业不承担责任。
-
公司被兼并后由谁还债
公司被兼并后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还债。公司兼并是一家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所接办。被兼并的公司失去主体资格,兼并公司的主体资格仍然存在,被兼并公司的全部资产归兼并公司占有。
2020.07.05 106 -
公司被兼并后债务怎么办?
公司被兼并后,债务由存续的公司承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兼并的公司应当办理注销登记,但是不用进行清算。公司兼并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通知公告债权人。
2020.03.09 84 -
公司被兼并之后由谁还债
公司若是被兼并的原有的债务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还债。公司兼并是一家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所接办。被兼并的公司失去主体资格,兼并公司的主体资格仍然存在,被兼并公司的全部资产归兼并公司占有。
2020.06.02 126
-
公司被兼并,债务如何处理?
公司被吸收并购,债务也应随企业资产变动,因此并购企业的债务应由并购方承担。 但企业吸收并购时,参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在公告期内申报被并购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出资人)隐瞒或遗漏的债务的
2021-11-21 15,340 -
公司被兼并后债务究竟如何处理
1、公司被兼并后债务由兼并方承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兼并的公司应当办理注销登记,但是不用进行清算。公司兼并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通知公告债权人。 2、法律依据《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
2022-07-24 15,340 -
公司被兼并后债务具体如何处理
1、公司被兼并后债务由兼并方承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兼并的公司应当办理注销登记,但是不用进行清算。公司兼并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通知公告债权人。 2、法律依据《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
2022-06-25 15,340 -
公司兼并后债务归谁
公司兼并后公司的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企业兼并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由一家企业以支付现金、股票或承担债务等多种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两家企业的
2022-06-09 15,340
-
01:17
公司债务怎么偿还
破产后债务会启动破产清算的程序,依照破产清偿的顺序清偿债务。首先要偿还的是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应该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然后是清偿欠缴的除上述之外的社会保险的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的税款。最后是偿还普通破
938 2022.04.17 -
00:59
公司注销欠的外债如何偿还
公司债务由有限公司以其有限的出资额进行偿还,但如果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没有达到公司法关于公司股东、发起人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记载于公司章程的约定,就会由尚未完成认缴出资额的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是如果公司合法进行注销的,那么公
1,225 2022.04.17 -
00:47
公司债务如何追讨
债务清算确认企业不仅应与买方对每次交易的种类、数额、数量等进行结算,还应当对每笔业务的交易总量进行结算,由双方签字盖章后归档存放;公司债务追回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有效的催收函;2、发送律师函;3、确定欠款追收方案;4、非诉讼方式追收;5、
621 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