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怎么确立适格被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2.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一机关列为共同被告。 3.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4.行政复议决定书驳回复议申请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查原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同时,一并审查复议程序的合法性。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合法性共同承担举证责任,可以由其中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复议机关对复议程序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决定改变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确定行政复议被告的方式是:未复议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案件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法定期限内没有做出复议决定,可以选择原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作为任何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样的行政行为,作为共同被告。
-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
(一)直接向法院起诉和经过行政复议以后向法院起诉被告的确定。 ⑴直接起诉的行政讼讼案件的被告的确定。直接起诉的行政讼讼案件的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⑵经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被告的确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
2020.09.04 171 -
行政诉讼中如何确定适格的被告
行政诉讼确定适格被告的方式是:没有复议的案件,原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的,可以选择原行政机关或复议机关为任意被告;两个以上
2020.05.27 108 -
行政诉讼中如何确定适格的被告?
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确定适格的被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
2022.09.03 219
-
行政复议如何确立适格被告
1.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2.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
2022-07-19 15,340 -
如何确立行政复议适格被告
1.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2.原告只起诉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另
2022-11-10 15,340 -
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维持原状,怎么确立适格被告?
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维持原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表明,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2022-08-11 15,340 -
行政复议适格被告怎么规定的
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48条第1款规定行政复议适格被告,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形有两种:(一)申请人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发现该行政机关没有
2022-07-01 15,340
-
01:18
交通事故行政复议流程
交通事故行政复议流程: 1、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要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2、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6,136 2022.05.11 -
01:21
行政处罚能复议撤销吗
行政处罚能复议撤销。 如果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比如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这些处罚决定,那么可以按照法律申请行政复议。 法律规定,行政行为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主
1,628 2022.05.11 -
01:17
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长
行政复议的期限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其次是行政机关受理复议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 关于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我国行政复议法明文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造成侵犯时,可自其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358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