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如何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量刑是,如果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对行为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行为人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刑规定:编造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处罚标准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处罚标准为: 1、一般情形下,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
2020.03.02 172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虚假恐怖信息罪构成如何?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虚假恐怖信息罪指的是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2020.08.24 151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虚假恐怖信息罪如何解释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应当立案调查: (一)致使机场
2020.03.04 133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要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
2022-06-20 15,340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如何判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
2022-07-03 15,340 -
故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如何量刑?
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可以用来煽动他人犯下其他犯罪,如煽动分裂国家、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煽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煽动聚众冲击国家机关、
2021-11-30 15,340 -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如何惩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
2022-06-04 15,340
-
01:31
什么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故意编造恐怖信息,比如: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仍然故意向外传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需
1,821 2022.04.15 -
0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一切属于人民对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权利一切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3,934 2022.05.11 -
01:04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1954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确定了中国
13,47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