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重大误解应有哪些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重大误解的构要条件是误解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当事人的误解必须是要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我国目前法律规定,合同的重大误解的情形有: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误解;对标明的物品性质、品种、质量的误解;对标明的物品的规格、价格、履行方式、履行地点等内容的误解;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现合同存在重大误解的,就需要合同当事人提起仲裁,或诉讼撤销合同。
-
合同重大误解包括哪些情形
合同重大误解包括: 1、对合同的性质发生误解; 2、对对方当事人发生误解; 3、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 4、对标的物品种、规格的误解,特别是对同类物品不同品种、规格的误解; 5、对价款或者报酬的误解。 重大误解,是指由于行为人在对行为的性质、
2022.04.14 437 -
重大误解的情形有哪些
1.重大误解包括如下几种情形: (1)对合同的性质发生误解; (2)对当事人特定身份的认识错误; (3)对标的物性质的误解; (4)对标的物质量的认识错误; (5)对标的物价值的误解。 2.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
2021.03.31 1,714 -
合同中的重大误解有哪些?
合同中的重大误解如下: 1、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这一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义缺陷,而不是其他原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与其内在意思一致,即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内在意思缺陷,对合同内容产生误解; 2、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
2022.05.11 1,034
-
合同具有重大误解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2021年《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行为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重大误解的法律后果。 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撤销或者确定无效后,行为人因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
2021-12-26 15,340 -
哪些情形不构成重大误解合同
对合同的重大误解: 1、对合同的主要内容有重大误解。 2、对合同性质有重大误解。 3、对对方当事人有重大误解和误解。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行为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基于重大
2021-12-29 15,340 -
哪些情形属于合同上的重大误解, 应如何处理, 处理合同上的重大误解
一、哪些情形属于合同上的重大误解(1)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因为合同的性质往往决定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例如将买卖合同误解为赠与合同,势必改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从而违背当事人的初衷,因此,对合同性质
2022-03-09 15,340 -
合同中的重大误解
合同中的主要误解是: 1、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内容有误解; 2、这种误解不是由另一方或第三方的欺诈造成的; 3、误解给误解方造成损失。
2021-12-26 15,340
-
01:12
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合同解除的法定情形:双方订立时存在重大误解的合同;一方或者是第三人存在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权的时候,主张解除合同,只要通知对方即可;行使法定的解除权只要向对方当事人传达了自己
783 2022.04.25 -
01:21
哪些情形可解除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选择解除合同的,下列情形中,就属于无效合同:1、一方以欺骗、逼迫等违法手段签订的合同;2、恶意串通他人,签订的合同对国家利益有损害的;3、损害国家公共利益的,违法相关法律法规的,或者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手段等
1,049 2022.04.17 -
01:07
合同违约有哪些情形
合同违约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 2、由于合同主体方面的原因而造成违约的情况; 3、由于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不完备而造成的违约。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导致当事人造成误解或
2,36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