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到期的债权人能起诉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主债权未到期的,债权人起诉保证人要求偿还债务的,法院不受理债权人的申请。 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务人可以起诉债权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所以债务人可以起诉债权人,只要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就应当受理。 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形: (1)对债务数额有争议的; (2)对债务的利息有争议,利息不断增长,但债权人不起诉的。
债务人可以起诉债权人,但要符合下列条件:债务人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该案件属于民事诉讼案件;并且属于法院的管辖范围。
-
债权人能起诉债务人吗
债务人能在具备下列情形时起诉债权人: 1、债务人认为借款合同无效的; 2、债务人对债务利息有异议的; 3、对债务数额有争议的,债务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债权人,申请法院确认债务数额。
2020.07.05 155 -
债权人能起诉债务人的家人吗
如果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起诉债务人的配偶,但不能起诉债务人的其他家人。如果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则债务人不能起诉债务人的任何家人,除非其家人担任了担保人。 但是如果债务人死亡的,其家人继承了债务人的遗产的,则此时债权人可以
2021.04.14 138 -
债权人能只起诉次债务人不起诉债务人吗
债权人可以直接起诉次债务人,同时也必须起诉债务人,不能单独起诉次债务人。这叫代位权诉讼,必须将债务人作为第三人,将次债务人作为被告同时起诉。 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债务人为第
2021.04.25 196
-
债权人能起诉债务人吗?
债务人可以起诉债权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2022-06-04 15,340 -
债务人能起诉债权人吗
债务人可以起诉债权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2022-06-04 15,340 -
债权人能起诉债务人吗
债务人可以起诉债权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2022-06-05 15,340 -
债权人能只起诉次债务人不起诉债务人吗?
债权人可以直接起诉次债务人,同时也必须起诉债务人,不能单独起诉次债务人。这叫代位权诉讼,必须将债务人作为第三人,将次债务人作为被告同时起诉。 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代位权诉讼,未将债务人
2023-07-06 15,340
-
01:13
债务人能起诉债权人吗债务人可以起诉债权人。债权人懈怠起诉,债务人可以主动去起诉。只要符合立案要求的,法院都会受理。通常出现这两种情况:1、对债务的数额有分歧的,债务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债权人,申请法院确认债务的数额;2、对债务的利息有分歧,债权人没有起诉,但是,利
1,574 2022.04.17 -
01:19
担保人能够起诉债权债务吗担保人能够起诉债权债务。如果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清偿债务的义务,担保人在承担自己的担保责任之后,可以要求债务人清偿担保人代为偿还的款项。在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时,应当赋予保证人提起诉讼的权利。如果债务人有钱但是拒不偿还债务的,那
1,238 2022.10.03 -
01:19
债权债务起诉书如何写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起诉状中应当列明下列事项:1、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以及联系电话、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
1,49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