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社保怎么约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会保险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首次明确,社会保险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参加社会保险,既是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也是义务。用人单位应依法参保并将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保手续和扣缴社保费的情况如实告知职工。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
劳动合同中社保怎么规定
1、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2、《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劳
2020.12.14 453 -
劳动合同中约定不缴社保合法吗?
不合法,替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的,属于无效条款。法律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四条 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社会保险费纳入社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
2020.09.20 278
-
劳动合同未约定社保怎么办
关于退社保的问题可以咨询当地社保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个例子:用人单位没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主张公司补缴社保,但不能主张补偿社保金。只有不能补缴的,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可
2022-04-21 15,340 -
劳动合同与社保约定
社会保险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
2022-07-12 15,340 -
劳动合同未约定退社保怎么办
关于退社保的问题可以咨询当地社保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个例子:用人单位没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主张公司补缴社保,但不能主张补偿社保金。只有不能补缴的,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可
2022-03-29 15,340 -
劳动合同约定不缴社保怎么办?
劳动合同中约定不缴社保是不合法的。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2022-07-12 15,340
-
00:53
劳动合同违约怎么办
劳动合同违约的,被违约一方可以追究违约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一方未与对方协商,而擅自变更劳动合同或强迫对方接受,对方有权拒绝,并可以追究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但劳动者提出辞职属于行使劳动权利的行为,而非违约行为,无需承担违约责任。除非
2,145 2022.04.15 -
01:10
毁约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劳动者毁约,如果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约定赔偿。没有约定的话,就要分几种情况。如果劳动者在职期间接受教育培训的,那么劳动者应该向用人单位赔偿已支付的培训费。还有,劳动者违反保密或竞业竞职义务的话,也应该赔偿。 若用人单位违约的,劳动者有权让用
1,247 2022.04.17 -
01:00
劳动合同违约金怎么算的
我国法律对于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的数额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可以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决定,但是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标准是: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同时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
1,70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