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离开现场后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离开现场后如何判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2025-01-01 20:15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西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5-01-01回复

专业分析: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本人或其委托他人立即报警并留在现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构成自首。如果行为人已经知道他人报警并主动停留在现场等待处理,并且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另外,行为人如果因救护被害人而没有及时报警,在公安民警到达现场或医院后,自动如实供述交通肇事基本事实并接受司法机关处理,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具有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逃离现场,则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同时,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其主观目的和社会危害性也需要考虑。如果行为人虽然逃离了现场,但后来仍然畏罪逃跑,则仍然可以被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人民法院在认定行为人构成自首后,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对其决定是否从轻、减轻处罚及其幅度大小进行判断。 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包括: 1. 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则不应认定该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仅能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2. 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 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 4. 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不应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吴莉律师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

交通肇事罪的四大构成要件: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司法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2)本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即对事故后果的发生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因过于自信轻信能够避免。 (3)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这是交通肇事的原因,同时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还必须造成重大事故,导致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 (4)本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公共安全。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只要有逃离现场(作为)或者拒绝履行救助义务(不作为)行为之一的,均应当被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被害人系由于肇事者不履行救助义务而死亡的,就应当被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肇事者的不作为与死亡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律师普法更多>>
  • 行人撞车后离开现场是否构成逃逸
    行人撞车后离开现场是否构成逃逸

    行人撞车后离开现场如果行人此前的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的,此后离开现场的行为,是有可能构成逃逸的。行人亦可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犯交通肇事罪,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8.20 156
  •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判断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要件分别有:主体是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主观上是故意;客体是国家对证券交易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

    2020.06.23 121
  • 肇事驶离现场又返回是否构成逃逸?
    肇事驶离现场又返回是否构成逃逸?

    1、肇事离开现场又返回现场仍然算逃逸,不过属于自首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2、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

    2021.05.28 19
专业问答更多>>
  •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脱离现场是否构成肇事罪

    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

    2022-01-23 15,340
  • 交通事故后,肇事者逃离现场的行为如何判断?

    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肇事的事故才能构成逃逸。如果行为人不知道自己肇事的事故,而继续驾车行驶,并且在主观上没有恶劣的故意,那么就不构成逃逸。此外,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是区分逃逸的另一个条件。只要具备

    2024-12-11 15,340
  • 事故现场和交通事故离开之后是否构成逃逸

    由于交通事故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以行为人逃离事故现场为客观方面,而行为人有法定事由或者正当理由的除外。因此,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

    2023-06-03 15,340
  • 交通肇事后为躲避法律追究而离开现场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是一个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即行为人除了必须具有逃逸的客观行为方式,同时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为的心态只能是故意,如果仅仅具备离

    2022-05-06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要怎样构成交通肇事罪 01:21
    要怎样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交通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即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存在以下情形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1、死亡一人或重伤达三人,肇事人对事故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2、死亡达三人,肇事人对事故负同

    1,131 2022.04.17
  • 开设赌场罪构成要件 01:14
    开设赌场罪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开设赌场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在客观上存在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只要赌场正式开始营业,并且有人实际使用,就成立本罪的既遂,跟开设赌场者是否实际获得利润没有关系。开设赌场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3,143 2022.04.17
  •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有哪些构成条件 02:01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有哪些构成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交通肇事罪犯罪嫌疑人违法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从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主体上,自然人只要年

    1,416 2022.04.15
交通事故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