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罪基本要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是: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所谓本单位的资金,是指由单位所有或实际控制使用的一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已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挪用资金罪具体包含的要件是: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客观方面是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以及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主体为特殊主体。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
-
挪用资金罪认定要件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
2020.10.25 127 -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3.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 4
2020.01.29 149 -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
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是一种特殊主体,不是一般主体。挪用资金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犯罪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
2020.05.28 143
-
挪用资金罪基本会怎样判
1.挪用资金罪的刑罚标准需要根据犯罪情节分析,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罚。 2.《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
2022-06-26 15,340 -
挪用公款罪的基本要件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公款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款的使用权,同时行为人挪用公款后必然占有,有的还因此获得收益。 (二)本罪的主体是
2022-11-08 15,340 -
挪用资金罪基本刑罚有哪些
1.挪用资金罪的刑罚标准需要根据犯罪情节分析,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罚。 2.《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
2022-11-08 15,340 -
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要件,挪用资金罪的构成条件
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
2021-06-20 15,340
-
01:56
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有以下四点: 1、犯罪主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不同。挪用资金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挪用公款罪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12,961 2022.10.03 -
00:59
挪用资金罪判几年如果犯罪嫌疑人作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违反法律规定的,就构成了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挪用资金罪主要有下面几个量刑幅度: 首先,如果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854 2022.04.15 -
01:03
挪用资金罪怎么判挪用资金罪的处罚标准为: 企业、公司、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职位上的便捷,挪用所在单位的资金供个人使用、或借款给他人,涉嫌金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仍没有还的,或虽没有超过3个月,但涉嫌金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的,或进行非法活动的,依法会
1,42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