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纠纷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对子女抚养有争议怎么处理 父母离婚后,通常会在孩子抚养权问题上达不成一致意见,产生子女与父母一方相分离,由父母另一方直接抚养的问题。夫妻离婚虽然不能消除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但是抚养子女的方式会发生变化,由共同直接抚养变为一方单独直接抚养。所以,有争议可以请求变更。 父母离婚后的子女抚养归属问题,不仅关系子女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长,还影响到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正确处理子女抚养问题关系重大。 二、离婚后子女抚养权如何变更 子女抚养关系确定后,如果父母的抚养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子女要求变更抚养归属的,可由双方协议变更抚养关系;协议不成的,一般根据子女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处理。一般,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支持: 1、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的; 3、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抚养权纠纷先由双方份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孩子是不满两周岁的,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判给女方;已满两周岁的子女,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来判定抚养权的归属。
-
抚养权纠纷怎么处理?
处理抚养权纠纷一般先由父母协议,协议不成的,由法院裁判,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
2021.01.22 120 -
抚养费纠纷怎么处理
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可以起诉由人民法院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
2021.02.18 112 -
变更抚养权纠纷怎么处理
变更抚养权纠纷的处理方式是: 1、双方协议变更。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只要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保障子女合法权益,则应予准予,就是说父母之间可以私下协商变更子女抚养权,然后请求法院予以变更; 2、一方以起诉方式要求变更。如果协商不成
2020.04.06 200
-
子女抚养纠纷纠纷怎么处理
司法实践中,常常会出现没有与子女一起生活的一方擅自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情况,但引起的原因是不同的,对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处理: 1、有正当理由的,可告知依法起诉。离婚后,抚养子女的一方确实没有尽到抚养
2022-04-19 15,340 -
抚养纠纷与抚育纠纷该怎么处理?
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
2022-07-02 15,340 -
抚养纠纷与扶养纠纷该怎么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
2022-07-09 15,340 -
怎么处理子女抚养费纠纷怎么处理子女抚养费纠纷
1、委托人在离婚时一定要加强离婚与离婚协议的风险防范,在离婚时,一定要聘请专业的律师帮助自己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得冲动和盲目,更不能不顾子女以后成长而放弃要求对方承担抚养费用。无论当事人通过协议离婚
2022-05-20 15,340
-
01:17
抚养权变更纠纷怎么办
首先,离婚后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方式有两种:1、父母双方进行协商,如果都愿意变更抚养权的,可以订立变更抚养权的协议,以此变更孩子抚养权;2、如果只是单方面想要变更,而另一方不同意的,就要起诉进行变更,但要找证据证明当前情形属于法定的可以变更抚养
1,266 2022.04.17 -
00:51
怎么处理房产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可知,遇到房产纠纷,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如果当事人之间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值得注意的是,
1,185 2022.04.15 -
01:31
彩礼纠纷怎么处理
彩礼的性质属于附条件赠与,以双方结婚登记并在事实上共同生活为生效要件。如果夫妻双方已经结婚登记,并且享有共同家庭生活的,赠与的条件成就,赠与生效,彩礼就属于收受方的个人财产,因此在离婚时不参与分割。除此以外,根据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
88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