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父母赠与女方房产应如何分割?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你问题及追问参照《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归夫妻共同所有:回答如下:1:婚前,男方父母赠与男方个人的房子婚后过户女方名下:该房婚后过户属于婚姻期间夫妻共有财产,离婚时一人一半,如男方要房子,则补偿相应的现金给女方;2:婚前双方共同全款购买,房子登记女方一人名字,婚后办理抵押贷款:该房产权属于女方一人,但婚内还贷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女方应将婚内还贷总金额的一半补偿给男方。3:女方婚前签署购房合同未办理房产证,婚后补交部分房款,产权登记女方一人名字:婚后女方补交的房款属于婚姻期间夫妻共有财产,离婚时,女方应补偿一半现金给男方;4.女方婚前贷款购买,婚内还贷至今还有余款未付清:房子产权归女方,但婚内还贷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女方将婚内还贷总金额一半补偿现金给男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父母为夫妻双方购置的房产的分割方式如下: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父母赠与夫妻一方的财产不会被分割。父母明确赠与夫妻一方的财产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进行分割。如果是婚后赠予,一般为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协议分割或者按照相应份额进行分割。
-
父母赠与财产如何分割
如果在婚后,父母赠与的财产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离婚时就应进行财产分割。但若父母明确说明赠与一方当事人的,则该财产则属于一方个人财产,对方无权要求分割。
2021.03.02 171 -
父母赠与财产如何分割?
如果在婚后,父母赠与的财产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那么离婚时就应进行财产分割。但若父母明确说明赠与一方当事人的,则该财产则属于一方个人财产,对方无权要求分割。
2021.02.03 155 -
婚后男方父母赠与男方财产与女方有关吗?
有关系。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予一方的除外。即,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房,应以认定该房系对夫妻双方赠予为原则,以认定为一方财产为例外。 第一、父母赠与自己子女的房产,明确只赠与
2021.03.24 263
-
男女未婚同居,女方父母赠与男方的财产,男方可以分割吗
你们属于同居关系。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需要考虑各种因素:解除非法同居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所取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共同财产处理。同居期间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同时应适当考虑照顾
2022-03-22 15,340 -
男方父母赠予的财产离婚时应如何分割
明确将房产赠与男方的,属于男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最好有赠与合同或者其他的证据能证明只赠与男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2021-05-31 15,340 -
婚后父母赠与一方财产如何分割
这不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1你嫂子无权要求分割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
2022-03-19 15,340 -
女方父母婚前买房男方还贷离婚时房产应该如何分割
即的分割,是指离婚时依法将夫妻共同财产划分为各自的个人财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7条到第19条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以列举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内容,该
2022-09-07 15,340
-
01:11
离婚房子父母赠与如何分割房子属于父母赠与的房产,在离婚的时候并不一定需要进行分割。具体来说,在离婚的时候,需要被分割的房产,应当是能够被认定为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的房产。因此,父母赠与的房产是否需要进行分割,以及如何分割,需要分情况来讨论。 具体来说,如果房产属于夫妻
2,574 2022.05.11 -
01:17
男女双方离婚财产如何分割男女双方在离婚时,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首先是双方可以先协商,根据双方的意愿达成统一意见。如果没有办法协商一致的,原则上对于共同财产均等分割,也就是说,双方平分共同财产,平等的享有财产权益,同时对于共同债务也需要平等的承担。
895 2022.04.17 -
00:59
子女房产可以赠与父母吗子女可以将房产赠与给父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子女作为房产的所有权人,有权将房产赠与给任何人,只要依法办理产权过户等手续即可。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
7,00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