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式,提高虚假宣传和伪造宣传意象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名牌被曝虚假宣传工商查封欧典地板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第三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这就是法律规定的虚假宣传行为,从法律规定看,这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经营者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和经营者利用其他方法进行虚假宣传。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规定,对“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l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商家利用广告虚假宣传的处罚是: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者违法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
广告虚假宣传如何处罚
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
2020.01.17 245 -
广告虚假宣传如何投诉
发现虚假广告可以去工商局投诉,工商局是广告的直属管理部门,媒体要发放的广告都必须要在当地工商管理部门备案。只要能够证明某条广告是虚假的,那么这条广告的发布单位和制作单位包括明星代言人都需要承担责任。
2020.02.12 904 -
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的区别
虚假宣传是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而虚假广告,是通过广告的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式完成的,相比而言,虚假宣传更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而虚假广告更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2020.08.06 779
-
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如何处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
2022-01-23 15,340 -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如何处理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经营者利用
2022-02-15 15,340 -
广告经营者虚假宣传怎么办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
2022-01-28 15,340 -
广告经营者搞虚假宣传怎么办?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
2022-04-20 15,340
-
01:12
被投诉虚假宣传一般怎么处理
被投诉虚假宣传的处理如下:1、积极自查。作为卖家,在接到买家投诉你虚假宣传时,一定要积极进行自查,查看自己宣传广告语是否是出现了夸大其词的成分;2、联系买家。作为电商卖家,在接到买家的投诉后,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应该积极联系买家沟通处理;3
5,878 2022.04.17 -
01:00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条件和后果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法律条件和后果如下: 1、宣告失踪的条件: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后果: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代管有争议,没有上述人选,
3,972 2022.04.18 -
01:31
什么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知道,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故意编造恐怖信息,比如: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仍然故意向外传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需
1,82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