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出来一年可以告非法诉讼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特定的主观目的,不论是否谋取利益,谋取的利益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的,均能构成本罪。如行为人为了要回借款,但碍于脸面不好意思开口,遂将债权虚假转让他人,由他人提起诉讼讨还借款的。这种情况,也符合本罪所规定的客观危害行为。 《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追诉时效期限】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诉讼离婚被告不出庭,不是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诉讼离婚的法定条件是确认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如果夫妻感情没有破裂或者尚未完全破裂,法院不会准予离婚的。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法院会准予离婚。
离婚判决书出来不可以撤诉。因为撤诉必须必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并且必须由原告申请,否则人民法院会驳回原告的撤诉申请;是否准许撤诉,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对申请不符合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案件继续审理。
-
一审判决后原告可以撤诉吗
一审判决后原告不可以撤诉。民事案件法院已经宣判,判决,决策了的案件,原告不可以撤诉。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原告可以要求撤回其起诉的行为。按实际情况,由于案件已经判决,原告无法申请撤诉,如果原告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上诉期内上诉
2020.12.29 668 -
一审判决后原告可以撤诉吗
一审判决后原告不可以撤诉。民事案件法院已经宣判,判决,决策了的案件,原告不可以撤诉。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原告可以要求撤回其起诉的行为。按实际情况,由于案件已经判决,原告无法申请撤诉,如果原告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上诉期内上诉
2021.12.13 3,895 -
判刑一年可以保释出来吗
判刑后不存在保释行为,保释又叫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2020.12.03 161
-
来判决一年能告非法诉讼吗
是的,没有诉讼时效。根据刑法,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罚
2022-01-02 15,340 -
法院判决判决一年后可以申请非法诉讼吗
可以,未过诉讼时效。根据《刑法》,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2-05-29 15,340 -
离婚一审判决出来可以上诉吗
一审判决后,可以上诉。 1、离婚案件属于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即一个案件经过二级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 2、如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服基层法院一审判决的,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天可以上诉于中级人民法院。 3
2022-04-23 15,340 -
离婚诉讼法规定,被告不出庭,可以缺席判决吗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离婚缺席判决是可以的: 1、被告经传唤拒不到庭,可以缺席判决。被告(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院许可中途退庭,可以缺席判决。但如果
2022-05-09 15,340
-
00:46
判一年半一般坐多久可以出来
判一年半一般坐多久可以出来,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定。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的,符合减刑的适用规定。最多可以减刑九个月。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
4,283 2022.04.17 -
00:58
派出所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吗
派出所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一般会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以及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6,225 2022.05.11 -
01:13
离婚被告缺席可以判决吗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在离婚案件中,即使当事人有诉讼代理人,本人也应该出庭,除非是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意思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确有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需要向法院提交书面离婚意见。因为离婚案件属于解除夫妻身份关系的案件,具有密切的人身性
1,7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