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产假应该怎么规定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规定女职工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规定产假一般为九十八天。产假,是指职业女性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的休假权利,从产前到产后,一般有98天。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职业女性休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由统筹基金报销相关医疗费和发放生育津贴;职业女性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国务院通过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将女职工的产假九十天延长至九十八天。《劳动法》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法对放假工资的规定: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对放假工资的规定: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新劳动法产假怎么规定
关于产假的具体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女职工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为其增加产假15天。而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的产假。
2020.11.21 110 -
劳动法产假规定
劳动法产假规定: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
2020.07.26 351 -
劳动法年假应该怎么休
劳动法年假应该考虑员工自身意愿,统筹安排年假。用人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年安排年休假的,应当征得职工同意。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职工未休年假的工资计算,单位应当按照职工日工资收
2022.04.13 557
-
劳动法产假期间,产假员工的待遇应该怎么规定呢?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同时,《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还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
2022-06-22 15,340 -
劳动法规定病假的劳动法应该怎么写
劳动法没有规定职工一年可以请多少天病假,职工可以请病假的时间由病情确定。 但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一)项规定,职工病假时间超过规定的医疗期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
2022-04-17 15,340 -
劳动法规定年假应该怎么休
年休假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有所不同,累计工作时间越长的,年休假的天数就越多。职工对于年休假的处理,可以选择一次全部休完,也可以分开休,一年内没有休完的用人单位按工资进行结算。
2022-06-23 15,340 -
劳动法产假规定是怎么规定的呢?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
2022-08-14 15,340
-
01:24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1,541 2021.04.25 -
01:29
劳动法加班费规定
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中,员工加班用人单位需要向其支付加班费,一般平时加班,例如晚上需要加班的,用人单位需支付劳动者1.5倍加班工资,如周末安排员工加班则需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法定节假日,例如国庆、五一、劳动节等安排员工加班则需像其支
11,544 2021.03.24 -
01:09
劳动法扣工资规定
劳动法扣工资规定,具体如下:1、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相应的经济赔偿。但是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2、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
10,01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