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符合以下要件才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1、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4、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符合以下要件才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一、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犯罪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四、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
以下要件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1、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2、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为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的行为; 4、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秩序和经济利益。
-
怎么样才会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主管人员背离市场活动的基本原则,玩忽职守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必然会使国
2023.02.23 57 -
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怎么构成
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
2020.12.30 88 -
怎么样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条件需要满足: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主观是过失;客观上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
2020.04.25 125
-
怎么样才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符合以下要件才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1、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022-10-12 15,340 -
2022年怎么样才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符合以下要件才构成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 1、侵犯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022-12-02 15,340 -
怎么样才会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需要符合四个要件,第一个要件是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第二个要件是主观要件,行为人在主观上是过失;第三个要件是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是国有公司单位的正常活动秩序和
2023-08-16 15,340 -
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怎么构成的?
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的构成: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行为;主体为特殊主体,国有公司、
2023-02-09 15,340
-
01:21
签订虚假合同构成什么犯罪
签订虚假合同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有法律规定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
3,236 2022.04.17 -
01:06
怎么样才能构成骚扰罪
骚扰罪指的是集合多人进行强暴或胁迫的行为,该罪是外国刑法罪名。该罪的特征,一表现在其犯罪形态表现为集团性行动;二表现在行为人实施强暴或胁迫行为,要能达到能够对某一地方的公共安宁构成危害的程度。我国法律目前对于骚扰罪并没有做出明文规定,因此准
10,823 2022.04.15 -
01:05
怎样构成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通过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将本单位数额较大的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首先,构成该罪的行为主体,应当是企业、公司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其次,行为的内容是,前述行为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数额较大的本单位财物非
1,10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