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失公平的协议签了有效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显失公平的协议属于可撤销的,如果当事人申请撤销的则协议无效,当事人不撤销的则有效。 所谓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民事行为是否显失公平应当以行为成立时的情况作为判断标准。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法》将于2020年12月31号失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 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显失公平的协议属于可撤销的,如果当事人申请撤销的则协议无效,当事人不撤销的则有效。 所谓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民事行为是否显失公平应当以行为成立时的情况作为判断标准。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合同可诉请法院撤销,即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据此定义,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一方是否利用其优势或者对方没有经验(主观上的要件); 2、双方权利义务是否明显不公平(客观要件)。
-
显失公平的协议签了有法律效力吗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合同可诉请法院撤销,即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据此定义,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一方是否利用其
2021.04.05 126 -
签了虽然显失公平的协议签了是否有效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合同可诉请法院撤销,即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 据此定义,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包括: 1、一方是否利
2021.02.13 103
-
显失公平的协议签了具有效力吗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合同可诉请法院撤销,即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 据此定义,
2022-11-15 15,340 -
显失公平的协议签了是否是有效
1、显示公平的协议签了属于可撤销协议,被撤销前是有效的,被撤销后自始无效。法律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2022-06-12 15,340 -
显失公平的协议无效吗
显失公平的赔偿协议是可撤销的协议,协议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协议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并非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
2022-06-02 15,340 -
显失公平协议无效吗?
显失公平的赔偿协议是可撤销的协议,协议被撤销后行为人因该协议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并非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
2022-06-07 15,340
-
01:30
合同显失公平有效吗
合同显失公平是否有效需视情况而定: 1、显失公平的合同是一种相对无效合同,并非绝对无效,属于可撤销合同,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在作出裁决前,该合同效力待定; 2、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
410 2023.01.04 -
01:11
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合同的其中一方,在受损害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时与其签订合同,致使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可以请求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对合同予以撤销。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具体情况的,可以认定为显失
2,509 2022.05.11 -
01:16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
2,02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