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对其利弊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没有续签劳动合同的利与弊: 1、有利的一方面:当订立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时,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劳动者的手里。 2、不利的一方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然终止之后,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经济补偿制度,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第四 十六、第四十七条支付经济补偿金。
没多少利弊区别,三年或者五年的试用期都不能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是约束双方的,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十年就可以转长期(无固定期限)合同;长短主要取决你自己的发展规划,每次重新签订合同,双方就可以互相选择一次。如果你希望长期在这个企业发展,就签订长些,避免企业在合同到期后不再与你签合同;如果你有想跳槽的想法,就短些。利弊是双方的,自己综合考虑。扩展资料:劳动合同期限:法律规定合同期限分为三种:有固定期限,如1年期限、3年期限等等均属这一种;无固定期限,合同期限没有具体时间约定,只约定终止合同的条件,无特殊情况,这种期限的合同应存续到劳动者到达退休年龄;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例如:劳务公司外派一员工去另外一公司工作,两个公司签订了劳务合同,劳务公司与外派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是以劳务合同的解除或终止而终止,这种合同期限就属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种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选择合同期限时,应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约定。
-
劳动合同合同一年一签的利弊有哪些?
一年一签劳动合同,企业的选择性很大,如果发生效益不好或其他原因,可以直接不和员工续签,对员工也有好处,员工想换工作的话可以直接换,避免企业不放人。但是一年一签容易出现违法情况,比如签订两次后,第三次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容易出现单
2020.09.27 276 -
没有续签劳动合同的利与弊有哪些
“没有续签劳动合同的利与弊: 1、有利的一方面:当订立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时,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劳动者的手里。 2、不利的一方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然终止之后,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经济补偿制度,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
2020.02.02 313 -
签订劳动合同有利弊吗?
利: 1、可以为职工营造稳定的工作状态,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可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生产积极性,保障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 2、可以保留一批技术骨干,避免人才的流失,为用人单位的发展储备技术力量,为用人单位做大做强提供人力资源。弊:当用人单位需要裁
2020.10.08 1,785
-
无限期劳动合同对员工到底有哪些利弊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也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类型,在履行过程中,任何一方由于某种原因希望或已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只要表示同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就可以依据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当法律规定的可
2022-10-23 15,340 -
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哪些利弊
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以劳动合同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势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这是因为劳动过程非常复杂,千变万化。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合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有不同的权利义务。国家法律法
2021-11-14 15,340 -
没有续签劳动合同的利与弊有哪些
1、劳动合同续签,是指合同期限届满,双方当事人均有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意愿,经协商一致,延续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双方可以续签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
2022-07-03 15,340 -
新的劳动法对劳动者有何利弊?
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有利之处比较多。劳动合同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员工的利益,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成本会增加,也促使用人部门用工的规范性。新增的对劳动者的保护主要有:颠覆传统观念,合同终止也需补偿;
2022-10-23 15,340
-
01:00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有哪些不同
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这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二者是属于劳动关系。而劳务合同是由提供劳务者与接受劳务者之间签订的,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之中,劳动关系的双方具有从属性
2,338 2022.05.11 -
00:58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有哪些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务合同是指以劳动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民事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
8,538 2022.04.17 -
01:00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有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应该必备的条款有: 1、需要详细的用人单位的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2、员工本人与其身份证一致的姓名、家庭详细住址或者常住地址、居民身份证号码,或其他有效的证件号码; 3、单
10,58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