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事故中,如何计算拖车费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交通事故中,拖车费应该由交警部门支付。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交警可以指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违法行为,并予以口头警告,令其立即驶离。如果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则会被处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时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并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停放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25、26条也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因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拖车费和停车费都应该是交警部门支付的,车主不应该支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误工时间由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
车辆出现交通事故修车期间的费用如何计算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修车期间的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2021.02.07 336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交通事故抚养费如何计算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交通事故抚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抚养费也是有年限的。
2020.12.25 93 -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计算方法】赔偿费用如何计算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1)60周岁以下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2)60-75周岁人员的死亡赔偿金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实际年龄-60)(3)75周
2024.06.28 28
-
交通事故赔偿拖车费交通事故拖车费如何规定
如果发生时候因收集证据需要要扣押机动车的,或者发生依法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撤离现场而未撤离,造成交通堵塞的,拖车费由执法机关承担。 如果发生事故后车辆无法移动或车主不在现场,占用堵塞
2023-12-18 15,340 -
怎么计算在交通事故中误工费的计算公式,在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误工费如何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人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2022-04-25 15,340 -
交通事故案件中被抚养人生活费如何计算,如何计算交通事故抚养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
2022-01-07 15,340 -
如何计算护理费,如何计算交通事故?
一、如何计算交通事故护理费公式:护理费赔偿金额=事故发生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天数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人员有收人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人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
2022-10-27 15,340
-
01:16
交通事故护理费如何计算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护理费=误工费 护理人员没有收入的:护理费=当地护工同等级劳务报酬标准乘以护理天数乘以护工人数。护理期限:护理期限一般原则就是到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为止。当事人出院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仍需继续护理的,必须由该医疗机构出具
2,077 2021.03.24 -
02:15
能怎么计算交通事故误工费
误工费的计算方式是受害人的实际收入乘以误工时间。在对误工费金额存在争议的诉讼案件中,受害人应提供其银行账户的工资流水、劳动合同、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等文件证明其实际收入。受害人如果残疾,误工时间为事故发生之日至鉴定机构定残之日;未致残疾的,误
831 2021.04.25 -
01:16
拆迁中企业员工安置费用如何计算
一些省市对拆迁企业员工的安置费进行了规定,如北京市就对此做了规定。北京市规定拆迁企业员工的安置费标准按照上个月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 如果拆迁中企业与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员工的安置费用就应当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计算。依据《
1,197 2021.03.24